父亲的“逆行”
父亲是一名军医,多少次,他逆行的身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参加援藏医疗队、赴小汤山抗击“非典”、支援汶川震区……这些记忆伴着我长大,也镌刻进了他的“年轮”。
年前,从军近40年,已经56岁的父亲向组织递交了退休报告,然而,猝不及防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开来,面对凶猛的疫情,父亲再一次主动请缨,与战友们一同赴火神山医院“参战”,理由和17年前一样简单:因为我是呼吸内科的军医。
父亲出发的前一天,家乡贵阳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因为之前配发的编织腰带不太合适,我把自己的先借给了他。这已不是第一次看着爸爸收拾行囊上“战场”了,但是我依然跟小时候一样手足无措。应该说点保重之类的话,但是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出口的竟然变成:“爸,编织腰带记得还我,我回学校还要用。”
随着火神山医院第一批患者开始接受治疗,病区内的工作量急剧加大。父亲和所有的青年医生一起,申领药品、搬运医疗物资、用轮椅推送行动不便的患者。考虑到父亲有二十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母亲和我都很揪心。由于隔离服穿脱很不方便,父亲很少喝水,尽量不上厕所。摘下一层层口罩,脸部和发丛里因为过敏长了很多疹子,被汗水刺激得又痒又痛。然而父亲总是笑着说:“刚在云南边境当兵那会儿,一个连的战友在雪里一卧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一个农村孩子,是到了部队才吃上细粮,才穿上新衣。现在这点苦算什么。”
疫情凶猛无情,已不年轻的父亲也感到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面对病人的不安和恐惧,老兵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除了坚持只有坚持。”在电话里,父亲不止一次这样对我说。
前不久,收到父亲的微信,火神山在收集每个工作人员的抗疫心语,他希望我能给一些建议。他一直是个敏于行讷于言的人,记得在小汤山战友纪念册里,他几经考虑也只写下一句“团结就是力量”,这件事还被我“吐槽”了好久。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在疫情面前,当踏踏实实做了许多事以后,朴实简单才是最真挚的情感。微信里打好的词句显得花哨而肤浅,我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后只发出八个字:扶危渡厄,医者担当。没过多久,就收到父亲的回复:赴“汤”蹈“火”,义不容辞!
相关推荐
- 这个航天日,他们与院士面对面
- 国防科大教员荐书:为你的新年“加足火力”!
- 你的这些小举动,可能暗藏危机......
- “我”是你们曾经援助的“海星”,今天,“我”想加入你们!
- 海拔两千六百米的星光
- 国防科大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是他们!
- 他跟随陈赓上战场!
- 返校后“水土不服”?心理锦囊来了!
- 谱写0与1的育人交响曲
- 我和我的党支部 |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 国防科大开启“新食尚”——拒绝餐桌浪费!“半份菜”来了
- 2021,这是我们的骄傲!
- @“后浪”,国防科大院士专家的新年寄语来了!
- 解除隔离后,科大学员必去的六个“网红”打卡地
- 走进军营,才认识父亲
- 这一次,记者带你看靶场
- 拥抱阳光!合理使用愤怒,做情绪“管理达人”
- 一封家书
- 每一颗读书的“种子”都会发芽
- 体能训练也能“数字化”?郝教员送你一套“好”方法
新闻公告
- 国防科大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03-16
- 国防科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 03-16
- 3.15来了,来看军校学员自我“打假” 03-16
- 国防科大召开加强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专题会议 03-14
- 直接当军官!国防科技大学等你来 03-14
- 离家 03-14
- 品味成长 03-14
- 致敬!国防科大的“她力量” 03-09
高考招生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08-05
-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体检标准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