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南京大学“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学术论坛举办

2019-09-23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京大学新闻网

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9月21日至22日,南京大学“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第四届学术论坛在仙林校区举行,来自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埃及、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和优秀学子160余人出席论坛。

论坛包括“一带一路重大问题研究”、“陶瓷与玉石之路研究”、“锦绣之路研究”、“考古与理论问题研究”等四个主题。

主题演讲之一是“一带一路重大问题研究”。著名敦煌艺术大师何鄂从“黄河母亲”说起,论述“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国际非政府组织无国界文化遗产学会主席、巴黎第一大学教授格雷夫以“欧洲的工匠与手工艺”为题论述欧洲传统工艺的历史现状及其面临的诸多挑战;国家文物局前副局长刘曙光根据自己的时间经历与学术积累论述了中国文化遗产建设对于亚洲及对于世界的贡献;张良仁教授以中国与伊朗青花瓷交往的案例对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与融通进行历史考察;吴小玲教授以“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广西古运河的历史遗迹”为题,思考我国沿海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专家们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对话,为青年学生理解“一带一路”及其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路径。

主题演讲之二是“陶瓷与玉石之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教授论述了“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并辅之以大量的文献与案例研究;谢华大师和沈佳代表的文章《潮州朱泥壶记忆的对外传播:从宜兴、潮州到印尼山口洋》,考察了潮州朱泥壶形成与传播的历史轨迹;“徐门紫砂”传承人徐曲以“匠人艺心,数代传承”为题,论述了徐门紫砂形成的历史以及在近代社会五代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陆景平大师论述了“钦州坭兴陶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展望”,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设想。

主题演讲之三是“锦绣之路研究”。著名科学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小萍以“从理论到实践:探索丝织传统技艺的奥秘”为题,用自己的毕生追求演绎其平凡而辉煌的丝路人生;吕存大师以“民国时期的创新美术——正则秀”为题,论述了我国民国时期中央大学著名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建“正则秀”的历史贡献,以及吕氏数代人为“正则秀”传承与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苏绣文化遗产传承人梁雪芳以“刺绣是回归自然的修行”为题论述了自己的家族和师徒传承苏绣工艺的诗意生活;莱斯特大学博士生谢凌凌同学以“欧洲博物馆中的中国传统工艺”为题,介绍了我国传统工艺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诸多案例。

主题演讲之四是“一带一路考古与理论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程雅娟副教授从文献与比较学的角度讨论了“唐王朝的三种翼马图像文明来源及其东传日本考”,文章运用大量的文献与图像进行比较与论证;杭州师范大学郑立君教授的文章《汉代画像石上的后任隶书题刻》考察了汉代画像石诸多图像文字的思想内涵与历史源流;越南社科院的吴越环博士后的文章《十七世纪越南与日本贸易中的陶瓷之路》,从诸多案例的细节研究到理论总结寻找“一带一路”的内在规律;印度旁遮普大学施维塔博士演讲的题目是“印度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从早起到古典时代(BC.300—AD.700)”,考察了早期印度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形态与文化内涵。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国际合作和校地合作签字仪式:我校校长助理吴俊和真纳大学校长穆罕穆德·阿里签署南京大学与真纳大学合作备忘录,张生院长和林恒局长签署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和钦州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合作备忘录,于文杰教授与莫尔森教授签署南京大学和开罗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合作备忘录。论坛还组织了“坭兴陶大师工艺作品”和钱小萍大师、金文大师和徐殷大师的代表作主题展览,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我国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此次论坛由我校历史学院和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与旅游局等单位联合承办。(历史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京大学“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学术论坛举办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