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农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顺利召开

2021-06-29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新闻网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月26日,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江苏省社科联主席、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曲福田,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利根,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中国土地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晓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刘守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土地法制研究院名誉院长陈小君,扬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钱忠好,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群,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特聘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钟甫宁,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欧名豪,《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研究员王庆日,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冯淑怡,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海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主持。

陈利根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对于回顾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发展历程、总结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历史经验、探索国土资源管理新实践新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农业大学长期致力于土地政策研究,为我国土地与自然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指出,党的百年历史和土地政策演变史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将其融入到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之中,建立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立足土地改革实践,汲取理论源泉与精神力量,碰撞出土地资源管理的智慧火花,在深化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张晓玲在致辞中指出,土地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政策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党正确把握住了主要矛盾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她回顾了百年党史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及其对党和国家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她希望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思想与实践”这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集思广益,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改革贡献智慧。

开幕式后,6位专家学者围绕土地政策主题作了精彩主旨报告。

研讨会第一阶段,钟甫宁作题为“中国土地制度与政策变迁:历史回顾与展望未来”的报告。他回顾了我国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历史变迁,通过梳理乡村组织和土地制度的关系,阐释了三权分置下现行土地制度特征,提出了农村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其基于土地制度的权利等理论思考。针对未来土地制度的发展,他强调需要正确处理农民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公共产品、服务的资金负担与收益的关系,妥善解决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与不同用途间相互转换的法律和程序问题以及集体经营性资产利益分配问题。

陈小君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作题为“新修之《土地管理法》重要制度贯彻之要义——以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为背景”的报告。她认为新修的《土地管理法》很好地总结和吸纳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完成了土地制度完善的阶段性任务,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新的纲领性引领。新法体现了两个核心价值目标,一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前提下,逐步强化市场要素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正视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处理。报告还进一步分析了未来在土地征收、宅基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个核心制度当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郭贯成教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报告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百年探索实践、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等方面展开讨论。他指出,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百年探索可以总结出四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发展实践的科学结合”作为重要原则;二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不变的宗旨;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四是将“注重土地法制化建设”作为治理的重要手段。主旨报告第一阶段由欧名豪主持。

第二阶段,钱忠好在报告“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逻辑”中指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如何改革,应该从历史的变迁中寻找基因。纵观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有四个发现:第一,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是与制度环境的适时耦合;第二,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明晰土地产权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第三,中国农地制度演化的路径是在制度边际上的持续调整;第四,中国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选择是农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龙开胜的主题报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发展”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变迁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党的十八大,从中国共产党根本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加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全民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效显著。一百年以来,正是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不断调整、创新土地政策,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刘守英在报告“体制秩序与土地制度变迁”中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精英秩序、土地制度与社会转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国土地制度变革是推动体制变革与结构转型的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是通过解决乡村土地问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权;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造和农村集体化实现了新政权的稳定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在改革开放后通过不断放权,对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进行改革,谋求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的转变,推进了农业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主旨报告由吴群主持。

冯淑怡在主旨报告阶段总结中指出,6位专家学者紧扣“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思想与实践”主题,围绕党的百年土地制度与政策改革历程、改革逻辑与历史规律、土地制度改革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等问题,从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主旨报告的选题具有前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大家今后的研究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和启迪,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校对:谷雨

编辑:葛焱

阅读次数: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顺利召开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