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科研团队解码并重构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
传统微生物制造面临目标产品合成途径与宿主自身途径存在细胞资源竞争的问题,使得细胞资源难以最大程度的流向目标途径,影响最终产品得率。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吴俊俊副教授研究团队结合合成生物学与仿生生物学,解码、模拟并重构建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同时结合序列特异性的内切核糖核酸酶,使得细胞资源最大程度的流向目标产品。2020年11月2日,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微生物制造是具有全球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在食品、医药、农业等重要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有望成为未来食品的重要制造方式。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将制定了相应的国家规划,将绿色生物制造确定为战略发展重点。我国积极发展新型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大力支持传统生物制造产业升级变革。
与传统生物分子制造方法相比,微生物制造拥有低成本、环境友好、制造效率高、可持续性高等优点。据吴俊俊介绍,目前微生物制造主要用于需求量大的大宗需求品、附加值高的药物和保健品等,如维生素C,胰岛素,有机酸等。
基于传统工业微生物大肠杆菌的微生物制造离不开诱导剂,诱导剂会在微生物细胞生产得率最高时诱导生产开始。诱导剂让微生物'未成年'时不生产,降低了微生物的代谢压力,但大多数诱导剂成本较高,并且具有一定毒性,给后续纯化带来困难。吴俊俊讲道,并且在传统微生物制造中,微生物宿主自身合成途径与目标产物合成途径相互竞争,部分细胞资源还会流向杂蛋白,最终得率不高。
为改善微生物制造中的不足,吴俊俊团队创新性地融合合成生物学、仿生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解码、模拟并重构建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首次获得能在单个细胞中独立运行两套不同的低渗漏式群体感应系统,使得微生物能够互不干扰的自发执行两条不同的基因电路。
所谓群体感应系统,就类似人类世界的语言。微生物通过这套系统进行交流,从而自发地控制各自的行为。吴俊俊讲道。利用生物仿生学的原理,团队首先解析了费舍尔弧菌的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中决定系统渗漏和正反馈控制的调控区域,并且首次在工业微生物大肠杆菌中构建出粪肠球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其基因表达调控能力为目前已知群体感应系统中效率最高的。
另外,费舍尔弧菌和粪肠球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就像是人类语言中的汉语和英语,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广播,因此这两套群体感应系统在运行的时候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现象。吴俊俊讲道,构建的基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的自发诱导表达系统,将有望替代目前传统的人工诱导系统,进一步降低微生物制造成本。
团队同时结合序列特异性的内切核糖核酸酶,在细胞全局范围内自发降解非目标合成途径,保留目标合成途径,使得细胞资源最大程度的流向目标产品。通过两套群体感应系统,细胞间自主性地交流。一套系统切割不需要的途径,另一套系统保护和调控产物的制造途径。以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和中链脂肪酸生产为案例,改造后的微生物生产强度提高了30倍,同时显著降低了发酵副产物的浓度,团队构建的全自动式细胞资源分配系统也将在微生物制造中有着重要应用。
吴俊俊告诉记者,大自然是一个巨大宝库,人类通过模仿大自然创造出多种精妙发明,如通过模仿蝙蝠制造出雷达,模仿蜻蜓制造出复眼照相机和直升机,模仿苍蝇制造出振动陀螺仪,因此团队一直致力于通过将合成生物学与仿生生物学相结合,将自然界中的精妙生物系统用于传统生物制造。
未来团队将进一步进行跨学科整合,通过整合纳米技术、超分子化学、计算信息学等技术,发展更为精确、智能、高效的生物制造系统。吴俊俊讲道:“改良后的微生物制造可以减少传统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真正实现‘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据了解,吴俊俊副教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团队一直致力于微生物制造,使得微生物以廉价、可再生的碳水化合物作为原料,高效低碳的生成多种高值食品原料,如中链脂肪酸,黄酮以及高值蛋白。团队构建出多种高效的生物制造策略,如模块化改造策略、利用微生物实现变废为油、辅因子偶联改造策略、低能耗微氧系统的构建等。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等基金资助。
全自动式细胞资源分配器运行示意图
校对:权灵通
编辑:王璐
阅读次数:4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农科研团队解码并重构微生物群体感应系统
相关推荐
- 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幕
- 华为公司中国区政企副总裁一行来校交流推进合作
- 我校获批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 校党委召开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校党委书记陈利根一行出席山东京博控股集团第四届校企联融发展大会
- 周力教授课题组两项政策建议获江苏省领导批示
- 新年贺词
- 青岛农业大学党政代表团来我校调研
- 我校信息管理学院正式揭牌
- 校领导到南农幼儿园调研指导工作
- 我校举行2020级国际新生开学典礼
- 校巡察办召开巡察观测点征求意见座谈会
- 前沿丨毛胜勇教授团队在反刍动物营养与瘤胃稳态间的关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郭嘉宁:与“一带一路”青年代表的别样文化之旅
- 教育部网站全文刊发我校积极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次入选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 校领导带队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交流
- 校友周红波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
- 我校与玄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智汇农业 玄武之音”农业科技高峰论坛
- 我校召开2021年度援派挂职干部座谈会
新闻公告
- 校长陈发棣调研走访相关学院 03-16
- 我校召开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03-16
- 南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4
- 南农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03-12
- 《中国农史》《中国农业教育》召开校内编委会会议 03-11
- 校长陈发棣赴工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03-11
- 学校召开新学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03-11
- 南农与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03-11
- 南农与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03-10
- 南农送挂职干部赴共建先行县兴化市挂职 03-10
高考招生
- 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