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举办活动纪念农史研究100周年
9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举办活动纪念农史研究100周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65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上,首先播放了纪录片《中国农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万国鼎》。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可追溯至1920年,金陵大学与美国农业部、美国国会图书馆合作筹建金陵大学农业图书研究部,开始了国内农史研究建制化的历史;1932年,组建了金陵大学农经系农史研究组;1955年,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和农业部支持下,组建了第一个以研究中国农业历史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专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史研究室;2001年6月,为了响应国务院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政策,在整合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平台和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百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卓有成效地开展农业历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工作,致力于中华农业文明的传承与弘扬,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果卓著。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代表学校致欢迎辞。陈利根指出,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经过几代学者薪火相传,为中国农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农史学者应该结合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助力。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我们要在百年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书写新的华章。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宝田表示,中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成就突出,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结合时代背景,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果显著,祝愿研究院以后为社会与学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李伟国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农史研究对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促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农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推进农史研究再创辉煌,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农史专家学者开展研究、保护、传承工作。
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隋斌研究员表示,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在农业经济史、农业生态史、农业技术史、农业社会史、农业历史文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农史研究,与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开展过多项合作,相信以后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刘德海指出,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宣传与弘扬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在服务当代社会方面成果卓著,他希望研究院保持开放的学术氛围,加强纵向和横向合作,在协同中不断壮大,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学术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农业展览馆原党委书记王红谊教授讲述了南农农业历史研究发展改革的历程,并指出农史研究与教育既要面向历史又要服务现实,既要注重学问又要深入实践。
原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曹幸穗教授发表了深情感言。曹幸穗回顾了他作为第一届农业史硕士和博士在南农的学习生活经历,讲述了万国鼎先生在金陵农学院开展的开创性工作。曹幸穗认为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存史”“资政”“育人”“兴农”是农史研究的目标。
江苏省档案局原局长、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原主任韩杰和部分农史前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随后,大会举行了捐赠仪式,王思明教授代表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接受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教授赠送的国立西北农学院奠基砖、潍坊科技学院李昌武校长赠送的水晶花瓶和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院长杨乃良教授赠送的压花贺画。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深情吟诵了原《中国农史》编辑、著名诗书画家单人耘先生为纪念活动所做的贺诗。
学术交流环节,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长隋斌以二十四节气为例,讲述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樊志民教授为大家讲解了传统农业时代一场复杂的革命——铁犁牛耕的历史与意义。59位专家学者围绕作物传播史、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灾害史、农业思想史、农业经济史、畜牧史、水利史、数字人文、农业历史人物、古农书研究、中外农业文化交流史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大局,在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的支持与配合下,陆续展开“江苏特色村镇研究”“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等课题研究,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农业文明分院”“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协同创新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从专业所长出发,协助地方政府做好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力求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农业与农村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校对:许天颖
编辑:王璐
阅读次数:3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京农业大学举办活动纪念农史研究100周年
- 上一篇:?学校召开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 下一篇:我校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相关推荐
- 我校博士生陆超平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称号
- 我校OIE猪链球菌病参考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
-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我校召开
- 九三学社南农委员会荣获“九三学社中央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浙江农林大学考察团来我校调研
- 我校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团队与企业联手开发“气流膜高温好氧堆肥及其生物有机肥”
- “宁粳12号”水稻新品种生产经营权成功转让
- 校党委书记陈利根调研教师公寓选址和新校区建设进展
- 农作物新发病虫害态势与防治对策调研会在南农召开
- 我校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南京农业大学成立伙伴企业俱乐部
- 我校专家赴多地指导洪涝灾后农业生产
- 我校5个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教育部认定
- 学校举办高层次引进人才座谈会
- 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
- 【防控动态】疫情当前 南农大专家在线指导春耕生产
- 江苏省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年会在南农举行
- 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周正式启动
-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接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现场考查
- 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举办2021年度学术年会
新闻公告
- 校长陈发棣调研走访相关学院 03-16
- 我校召开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03-16
- 南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4
- 南农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03-12
- 《中国农史》《中国农业教育》召开校内编委会会议 03-11
- 校长陈发棣赴工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03-11
- 学校召开新学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03-11
- 南农与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03-11
- 南农与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03-10
- 南农送挂职干部赴共建先行县兴化市挂职 03-10
高考招生
- 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