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大学 > 新闻公告 >

经济学来源于实践 应用于实践——记经济学系的“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探索

2018-11-16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南开新闻网记者 聂际慈 学生记者 郭懿萌 蒋佳倩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期,在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上,参与实践的师生表示,通过实践“接了地气”,对国情社情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实践队员在四川省遂宁市桂花镇调研

  2018年南开大学首次面向全校启动“师生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邀请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一同走出象牙塔,触摸中国大地。而经济学系自2013年起便开始了“师生同行”社会实践的探索,大家同吃同住,把课堂放到田间地头,放在生产一线,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经济学系副教授姚万军与14名学生今年暑期来到黑龙江省望奎县开展走访调查,通过采访500多家农户,发放400多份调查问卷,以及对农业企业的实地调研,他们对农村空心化、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都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和农户近距离的交谈,不仅让我感到更多的责任感和学习、实践的意义,而且影响着我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经济学系学生许灿说,“回到学校后,我看到有关三农的文献还会经常联想到东北农村的情况,思考它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希望以后能去更多地方,了解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着什么。”实践队从望奎县回到天津后,迅速整理出调研报告,提出了深化农企合作,以新型农企合作模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合区域资源,推动产业集约高效发展的建议。

  

实践队员在甘肃陇南调研

  这只是经济学系社会实践的一个缩影。仅在今年暑期,经济学系2016级全体本科生就分为8组,分别针对川鄂豫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发展新机遇、甘肃陇南农地抵押贷款与电商扶贫、黑龙江望奎县农业面源污染、京津冀协同治污、山东荣成全域旅游、天津市居民养老模式、天津宝坻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浙江义乌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等主题开展实践调研,形成8份调研报告。从2013年至今的6年时间里,已有几百名经济系师生组成近60支实践队走出象牙塔,用实际行动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南开传统。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城市学生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实践队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的座谈多,实地到乡村中调研少;自身理论功底不扎实,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同学们在中期调研和后期报告撰写时及时弥补,并通过与专业教师的交流讨论,让报告更经得起“推敲”。

  “数据统计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深度分析。”经济学院院长盛斌认为,师生同行的社会实践,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及前瞻性问题,通过向实践地及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发挥智库作用。

  结合社会实际,注重实地调查,是南开大学办学的突出特色。南开大学经济学系自上世纪20年代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工厂调查团等,对城乡工业、农业经济状况、地方财政状况、地方行政与社会问题开展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刊登于报刊。时光荏苒,步入21世纪,社会实践已经融入经济学系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之中。大一分流、大二社会调查、大三海外交流、大四撰写论文……经济学系正以这种方式,让“经济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经济学来源于实践 应用于实践——记经济学系的“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探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