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南开的10天——记封校期间的抗疫生活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娴
2022年1月18日,天气晴朗。从封校开始,星期和日期的概念变得有些模糊,仿佛只剩下白天和黑夜的轮换。今天偶然间查看日历,我才发现,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已经因为新冠疫情封校10天了。在过去的10天里,有紧张、有忙碌、有温暖。在休息的空隙,我将这段时间的故事整理记录下来,纪念自己在封校期间的经历,也献给那些可爱、可亲、可敬的人们。
焦虑、秩序、角色的转变
1月8日,一开始看到校区附近有小区被封控的消息,我的心情有些紧张却没有太过担忧。随着消息的进一步更新,我开始变得焦虑。原计划12日值完班之后就离开宿舍返回老家,现在天津会不会被封控起来?我还能回家跟家人团聚吗?在焦急的等待中,下午,通知津南校区封闭。我的计划被打乱了。
晚上,在校师生全体进行核酸筛查。出乎我意料的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志愿者和后勤安保人员已经就位,整个核酸检测流程清楚、进行有序。队伍里的大家都非常配合。这种安静和秩序让我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有一个大姐不太会操作手机,一直在询问工作人员怎么登记。工作人员回答得清楚、镇定又有耐心。一开始我甚至以为他是医院派来的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他是我们的志愿者。回到宿舍,我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临时也是正值放假,当时我配合防疫政策,尽量居家,减少外出。这次疫情爆发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那时的经历。我安慰自己虽然回不了家,还可以在宿舍里看看书、锻炼锻炼身体。但是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想到有这么多学生滞留在了津南,想到那个男生志愿者,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老师,我想,在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不能再待在宿舍里只做自己的事情了!
现在正值放假,留在校园里的老师要比往常少得多,各个地方应该都很缺人手。当年我被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保护得很好,现在轮到我去保护我们的学生、保护我们的老师了!我应该积极地站出来,参加到抗疫的战斗中去!完成角色转变后,我不再胡思乱想,而是把精力投入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中。忙着统计、填报各种信息时,也许是关注点得到了转移,焦虑、不安的情绪慢慢缓解。
由于封校,在校外的老师无法进入学校开展现场工作,领导委托我暂时代为处理相关现场事务。10日,津南校区由防范区升级为管控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津南校园里的抗疫战斗,打响了。
南开南开、越难越开
南开南开、越难越开,这种信念从建校之初就在一代一代南开人中薪火相传,激励南开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在百年后的今天,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依然在被无数南开人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1月10日晚10:30,在完成当天的疫情信息统计后,我洗了把脸。之前群里通知今晚有可能要做第二次全员检测,需要我们参与组织工作,做好准备。11点,群里通知我们去体育馆集合。我看到很多老师和学生都面带疲惫。大家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战了一天,但是在接到通知后还是第一时间赶来了。我的任务是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大家引导流程、维持秩序。人群进入后,偌大的体育馆里,依然保持着安静。只有志愿者的声音不时响起:“请往这边走!”“请保持一米间距!”。凌晨2点,检测还未结束。因为第二天还要去办公室值班,在做好交接后,我先回去休息。醒来后看到群里的消息,志愿者们一直坚持到凌晨5点才最终完成工作。
两天之后,新的一轮核酸检测启动,这次我们所有人都要穿上防护服、戴上面罩和手套。我知道,这意味着更好的防护,但也说明我们要面临着更大的风险。领导同事知道之后都非常关心。说实话,我心里有些慌。但是疫情在前,不能退缩,只能用心学习防护服怎么穿脱和其他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其他人。
这次的工作地点是在体育场。冷风一吹,寒气随着只戴了一次性手套的双手一直透到心里。大家的手很快就变僵了,但是我们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坚守在岗位上。后来有些暖贴被送了过来,我发给同学们的时候问他们冷不冷,他们回答得最多的是“老师,我没事儿”“我还行”“我这个还能用,您把新的给别人吧”。这就是我们的志愿者,战疫队伍里最最可爱的年轻人。
后面因为工作安排,我虽然不再参与核酸筛查的组织工作,但还是一直关注着大家的情况。截止到1月18日,全员核酸检测已经做了8次。每一次的流程都会更加优化,物资也更加充足。医务人员有了可以挡风的帐篷,志愿者们有了更加暖和的电暖手宝,甚至还用喇叭播放起了“不要贴贴!”。趁着排队,我拍下了他们在党旗下奋战的身影。照片拍得匆忙,但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

除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国重师生也在尽全力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国重滞留在津南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到每天的实验室巡查中,为实验室安全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我还接到了一项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任务:组织同学们接收液氨。
液氮是维持大型仪器运转和实验室冻存细胞所必需的,但是在特殊时期,液氮供应不比寻常。从下午大家就开始等待。同学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把液氮罐提前放在了一楼大厅里。晚上7点,终于等来了供货师傅进校的消息。不需要我去维持秩序,同学们自发地在实验楼门前排好了队伍。
等师傅来到正式开始之后,我才发现这项工作比我想象中要更加困难和缓慢。液氮的数量比预计要少很多、师傅只有两人速度很慢、实验楼前路灯昏暗看不清楚……但让我非常非常感动的是,我们的同学们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师傅的手机没有电了,有同学回实验室拿充电宝借给师傅;楼前昏暗没有灯光,同学们就主动拿出手机帮我们照明;有的实验室没有男生在,其他实验室就帮忙把罐子运回去;液氮剩下的不多了,大家都愿意尽量协调一下,匀出来一些给后面的实验室……
晚上气温很低,还有大风,一直到10点才算结束。整个过程中同学们没有抱怨、没有喧哗,他们的秩序、耐心、智慧、热情、互帮互助,让我看到了新一代南开人身上的南开精神。我相信南开将在他们的手中创造更多的奇迹和辉煌。
道一声感谢、道一声珍重
校园虽然封闭,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有着满满的安全感。为此需要感谢的人和事有太多太多,有我亲身经历的,也有在背后默默奉献和付出的。
学校的食堂、超市、店铺还在正常开放,物资供应充足。学校、学院为老师和学生陆续发放了各种物资,贴心地准备了饭盒。受党委和工会的委托,为了向奋斗在一线的国重老师们表示感谢,我和刘宁老师也给大家送去了一些慰问品。
除了吃的,还有创可贴等一些生活常用的小零碎儿。送液氮的师傅忙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才吃了点东西。食堂的大姐在给大家打完饭之后才去排队做核酸。还有无数虽然在校外但是依然支持我们、牵挂我们,一起为抗疫协调筹备各种事情的领导和同事……总之,向这个寒冬里所有奉献出温暖和爱意的人们,道一声感谢!道一声珍重!
写在最后
回想这些天的经历,有一个下午的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第6次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有些医生在防护服上画了可爱的向日葵和小虎头。做完核酸,来到食堂,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小音响,在放着轻快的歌曲。回宿舍的路上,我看到两个女孩子在空地上打羽毛球。即使是这么紧张而忙碌,疫情下的大家依然热爱生活,充满希望。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希望大家能够像往常一样,享受明媚的阳光,享受新鲜的空气,享受和爱的人相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留守南开的10天——记封校期间的抗疫生活
- 上一篇:南开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 下一篇:南开抗疫周记
相关推荐
- 【百年校庆】郑建华院士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 深圳福田区委书记来访
- 南开大学举办2021年度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活动
- 成都市统计调查系统干部培训班开班
- 图书馆有限恢复开放首日发布“名师荐读”书单
- 我校获批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
- 周儒欣:廿载追“星” 一“网”情深
- 南开大学隆重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
- 今晚报:化学工程追梦人张克忠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组会议召开
- 我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 南开学者高质量完成中央马工程重大研究课题
-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建军看望陈志远教授
- 学校召开2019年保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2021年全国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南开举行
- 南开团队克隆机器人新成果获IEEE TASE最佳新应用论文奖
- 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 南开大学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交响合唱音乐会
- 南开大学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
- 校领导参加“传承五四精神,爱国奋斗有我”特别党团日专题学习分享会
- 【迎百年校庆】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