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大学 > 新闻公告 >

撰写发表“旅欧通信”

2021-12-14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郭凤岐

  为了进一步探求救国真理,经南开创办人严修推荐和资助,周恩来决定到资本主义发源地欧洲,以勤工俭学进行考察。行前,他与天津《益世报》商定,作为该报驻欧记者,以撰写旅欧通讯所得稿费,来维持留学生活。

  1920年12月13日,周恩来与李福景等人,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抵达马赛港,随即换乘火车到巴黎。短暂停留后,于1921年1月5日赴伦敦,对英国作“社会实况之考查”。

  由于伦敦生活费用大,他决定投考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大学。1月25日,周恩来致信严修,禀报入学手续办理之事,并谈到欧洲现状说:“法受欧战影响为最大”“物价高贵,失业者多,劳资阶级之争无或已时,是欧洲执政者所最苦耳”。

  周恩来赴欧以后,广读博览,“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1月30日,他在给表兄陈式周的信中说:“弟之思想,在今日本未大定”,留学的目的“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周恩来通宵达旦地为《益世报》撰写旅欧通信50多篇、约二三十万字,评述国际大事,讴歌社会主义。

  如1921年2月6日,周恩来撰写的《劳动世界之新变动》是一长篇通信,在《益世报》连载。文中说:“最切近而又普遍的,凡是劳动界中人,都相信社会主义能够应这个需要。”

  同时,周恩来结合对英、法等国社会实况和工人运动的考察,先后研读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订阅或购买各国共产党机关报。经过反复推敲、比较、研究、思考,周恩来终于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共产主义信仰。

  1922年3月,周恩来在致国内觉悟社员的信中说:“我从前所谓‘谈主义,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时的心理,而现在我已得有坚决的信心了。我认清C.ism(意为共产主义)确实比你们晚,一来因为天性富于调和性,二我求真的心又极盛,所以直迟到去年秋后才定妥了我的目标。”他表示:“觉悟社的信条自然是不够用,欠明了,但老实说来,用一个Communism(共产主义)也就够了。”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鉴于国内急需革命骨干,周恩来和刘伯庄、周子君等人,启程回国。周恩来到达广州后,出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部长,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撰写发表“旅欧通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