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天津纪念中国社会学“黄埔一期”——“南开班”40年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 摄影 宗琪琪)1981年2月,为恢复重建社会学,快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年轻师资力量,在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当时已年过七旬的费孝通先生,亲自主持开办了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南开班”汇聚了国内外名师大家,培养的学员日后大多成为我国社会学领军学者。因此,“八一南开班”也被誉为中国社会学界的“黄埔一期”。40年来,“南开班”学员和中国社会学界一道,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6月11日,中国社会学界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召开“面向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高端学术论坛”,以学术的方式纪念“南开班”40年。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科院社会政法部主任李培林,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长陈光金,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社科院原院长宋林飞,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上海大学教授李友梅,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东北亚振兴研究院院长邴正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内多所高校和各地社科院的百余位社会学专家学者与会研讨。我校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负责人主持开幕式。
杨庆山在致辞中指出,在“南开班”40年之际召开此次高端学术论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年“南开班”的开办为我国社会学的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南开也是国内最早恢复社会学系的高校之一。经过几代学者不懈努力,南开社会学大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科的创新发展和社会建设治理水平提升。面向未来,学校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优化提升“文科振兴”计划,瞄准“出精品、起高峰、显特色”,大力支持社会学等哲学社科学科发展,努力提升对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能力,为开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贡献南开力量。
李培林在致辞中梳理了“南开社会学专业班”的神奇现象,阐释了“问题导向”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学特点和传统形成的因素。他认为,“问题导向”的特点和传统使得中国社会学敏锐地回应现实提出的一些重大发展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忽略学科基础性建设的问题,史、论、法三大基础学科,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趋势,注重加强社会学的基础建设,中国社会学才能走的更高、走的更远。他强调,中国社会学界要进一步关注新发展阶段新问题的研究,比如很好地参与乡村振兴研究,特别是在社会结构层面阐释城乡一体化道路和逻辑;持续深入开展时代与人的相互影响的研究,使新一代保持奋斗拼搏的精神和对未来的良好预期,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学者的职责与使命。
陈光金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在南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协同配合下,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被办成了全国高校的第一个社会学专业。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界、学术界都是一面象征着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旗帜,为全国社会学紧急输送了一批人才,为推进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只要敢于尝试、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就一定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教育与研究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成就、书写新的篇章。中国社会学会将一如既往支持南开社会学发展,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也愿同南开一道开展合作、携手共进。
1980年12月,经费孝通等人协调,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举办社会学专业班,从全国18所高校恢复高考第一届77级学生中选拔招收43名学生,此外还有一些机构选派的17位旁听生参加学习。经过一年的集中学习,“南开班”的学员大多数回到原单位做教师,讲授社会学课程,参与了恢复与重建社会学专业、系的工作。还有一些学员出国后在美国等大学任教。“南开班”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学“师资班”。
开幕式上,作为“南开班”学员代表,年逾七旬的知名社会学专家宋林飞发表了回校感言。他感恩南开大学给予“南开班”全班学员的良好教育,当时在费孝通先生亲自组织下,“南开班”汇聚了国内外名师大家讲授课程,是学员们社会学专业知识的起点;感恩南开大学踏实勤勉的校风学风,牢记“致力于学术,服务于社会”的宗旨,激励学员“做经世致用之学问”;感恩南开老师在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南开的学习生活给大家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是一抹亮丽的朝霞,是一份永不淡化的乡愁。“我们都是爱南开的,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记着,我们是南开大学培养的学生。”宋林飞表示,定将力所能及做些工作,留下南开学子的一份忠诚与担当。
陈光金、李友梅、宋林飞、王思斌、邴正、北京大学教授谢立中、南京大学教授周晓虹、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麻国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翼、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分别作了题为《建设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本路径与取向》《超越“现代化悖论”:人民本位的社会共同体建设》《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乡村振兴中的经济—社会政策》《东北振兴的社会结构调整与发展思考》《共识的匮乏与现代社会秩序形成的难题》《生命历程、问题意识与学术实践:以知青一代社会学家为例》《早期社会学家的民族研究转向》《中国的人口趋势与现代化治理》《我国人口政策变动对社会政策的新要求及回应方略》的大会主题报告。南开大学教授赵万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谢寿光、南京大学教授成伯清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发展、“十四五”时期的城乡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新发展阶段的人口、健康与社会工作等分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了解,南开社会学与百年南开相伴而生。1910年南开中学5名首届毕业生中,张彭春、陶孟和出国留学选择社会学。1922年陶孟和在南开大学暑期学校开设社会学课程。1925年张彭春在南开首倡社会调查课。1923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南开主持人类学系,讲授社会学和人类学。1934年至1948年陈序经在南开创始社会学文化学派。西南联大时期,南开大学1924级校友陶云逵担任文科研究所边疆人文研究室主任,与费孝通、许烺光等在云南开展边疆民族社会调查。这些为南开社会学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改革开放伊始,南开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成为最早一批恢复重建社会学的高校之一。1981年,在费孝通先生的领导推动下,学校在全国范围选拔优秀学员,开办著名的南开社会学专业班,许多学员后来成为我国社会学领域的领军学者,包括多位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副会长,几十位社会学教授、专家等。1982年南开社会学独立建系,学科发展步入加速快车道。如今,南开社会学一级学科已发展壮大为包括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学术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3个本科专业等在内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成果,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专家学者齐聚天津纪念中国社会学“黄埔一期”——“南开班”40年
相关推荐
- 郝亚明:新冠肺炎疫情凸显美国的种族不平等
-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权研究会共同举办人权研讨会
- 南开大学代表团访问智利
- 南开入伍学子董旭东获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 石培华:危机推动旅游业转型变革
- 南开大学举办第八季“公益晨跑”
- 曹雪涛带队检查八里台校区疫情防控工作
- 杨庆山会见张丹、张乐校友
- 南开代表队获天津市职工气排球大赛教育系统冠军
- 南开大学获批2021年度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
- 学校党委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七)
- 南开大学在声学人工微结构前沿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赵美蓉同志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南开大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会召开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开题
- 南开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启动会暨“双一流”建设管理平台推进会召开
- 龚克为计算机类新生专业教育讲座
- 南开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举行学术指导委员会聘任仪式暨2020-2021课题研讨会
- 校领导调研人工智能学院
- 南开大学第七届教代会二次会议提案答复会举行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