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科研团队在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沙门氏菌通过操控巨噬细胞的代谢变化提高自身在细胞内复制和致病性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蒋玲艳)南开大学王磊教授、冯露教授团队在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沙门氏菌通过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SopE2操控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从而促进其胞内复制和致病性(SalmonellaTyphimuriumreprogramsmacrophagemetabolismviaT3SSeffectorSopE2topromoteintracellularreplicationandvirulence)”为题,于2021年2月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186-4。

与宿主细胞在代谢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至关重要。宿主细胞在感染时可通过调整代谢途径来增强抵抗和清除病原菌的能力;而一些病原菌则可通过不同的机制操控宿主细胞代谢,促进其自身生存。沙门氏菌可引起肠炎和系统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每年在全球引起超过1.1亿病例、导致约35万人死亡。在宿主巨噬细胞内复制是沙门氏菌引起系统性疾病的关键步骤。然而,沙门氏菌如何与巨噬细胞在代谢水平上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这也是病原菌致病机制研究领域有待突破的前沿热点和难点。
研究团队结合靶向代谢组、细胞能量代谢分析、转录组分析及其它多种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沙门氏菌能通过一个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SopE2操控巨噬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在提高细胞糖酵解水平的同时降低丝氨酸合成水平,造成细胞内糖酵解中间产物的积累。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方面在该过程中巨噬细胞内积累的3-磷酸甘油酸可被沙门氏菌作为碳源吸收利用,从而促进其在细胞内的复制;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内积累的丙酮酸和乳酸盐可作为信号分子激活沙门氏菌毒力因子的表达。动物实验显示突变沙门氏菌中对糖酵解中间产物的转运系统和信号感受系统能显著降低沙门氏菌的致病能力。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820103002,31530083,32070133,81871624)等资助。我校蒋玲艳讲师等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王磊教授、冯露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科研团队在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 上一篇:校领导春节前看望慰问老同志和院士专家
- 下一篇:校领导春节慰问在岗职工和留校学生
相关推荐
- 西青区区长白凤祥一行来访
- 南开大学首届蓝盾基金颁奖大会举行
- 致全校教师的一封信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版《中国通史》翻译与研究”开题
- 2021年海南旅投杯文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南开合作举办
- 学校党委第九轮巡视机关党委工作动员会议召开
- 南开大学2021年工作部署会召开
- 聚焦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两项最新研究成果即将发布
- 龚克与2021级“数字经济与贸易精英人才特色班”座谈
- 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获评先进单位
- 校学术委员会考核评审“百青计划”入选教师
- 张玉来:日企大规模撤出中国?不属实
- 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召开2021年第一次理事会
- 南开大学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
- 学校开展“五育勤相融,劳动最光荣”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 南开学子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创佳绩
- 校领导调研实验室设备处
- 【迎百年校庆】吴慧龙校友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 南开大学博士生获王大珩光学奖
- 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教师代表团来校访问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