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四同”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
南开新闻网记者吴军辉
“现代化发展必然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到底是怎样的辩证关系?”“我们不能谈‘化’色变,因为化学的进步对绿色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可以复制发达国家的青山绿水构建模式吗?”……
暑假期间,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师生仍坚持在“云端”举行“同学同研”活动。与会者中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有来自全校7个学院的知名教授。活动的“主角”是几位来自文理不同学科的本科生。师生们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结合各自的学科背景,谈认识,提疑问,找答案,把头脑中的一个个问号拉直,让理论知识真正立起来、活起来,走进学生心田,指导学生实践。
与此同时,南开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远赴千里之外的江西走访调研。在兴国、于都、宁都,师生们感悟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考察精准扶贫的落地成效,讲授并录制主题微课,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也将源于现实的思考带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
2020年春季学期,在前期开设两轮选修课的基础上,南开大学率先面向全校大三学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从零开始设计南开特色教学大纲、汇聚各院专家开展集体备课、师生“同学同研”打磨教学方案、“同讲同行”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南开大学正用至高标准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
一切从零开始科学布局谋篇
对于国内高校来说,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试水——在全国高校还没有正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时,南开大学就率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校各相关学院的专家学者,结合不同学科背景进行分专题授课,收到各界良好反响。疫情期间,全部15讲课程在人民网公开课上线,截止目前,短短四个月累计已有超30万人次观看。
谋划——在选修课成功探索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要求,南开大学在全国率先给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实现了全校3800余名2017级本科生的全覆盖。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课程开设方案,校党委书记杨庆山亲自指导教研室设置、教学大纲和各讲专题内容的设计,多位校领导参与课程建设。
推进——以读原著、悟原理为指导思想,南开大学制定南开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试行)》,大纲共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立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战略安排、根本动力、本质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条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教育事业与时代新人培养”等8个专题。
“通过反复研讨论证,我们认为这8个专题既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又尽量避免了重复。特别是最后一个专题关于‘新时代教育事业与时代新人培养’在设计上很有特色。我们希望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生升说。
在科学设定教学专题的基础上,南开大学还要求主讲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该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我们的任课教师要注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展现新思想的创新性、继承性和历史性,注重学生已有知识同创新思想的有机衔接,注重历史素材和新时代素材的融会贯通,更要把重大现实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有机融入课程之中。”课程负责人陈文旭说,只有这样,课程才能做到及时、有用、有趣、有效。
“同学同研”疏通思想“堵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南开大学逐步形成了师生“四同”(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思政课育人新模式。“四同”育人模式和机制旨在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协同作用。
“在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过程中,我们将‘四同’育人模式有机嵌入课程建设,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说。
日前,云端举办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师生同学同研教研活动中,学生从各自专业出发谈认识、提疑问。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历史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7位知名学者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为学生答疑释惑。
“同学同研活动邀请各学科的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我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提问,听到了很多上课听不到的内容,让我收获特别多。特别是讨论的结果会应用于以后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南开大学2017级本科生、化学伯苓班学生游正中,讲述了化学发展助力生态文明构建的重要作用,并有立志从事绿色化学研究。
“能够汇聚这么多不同学院的老师参加教研,这本身就体现出学校开门办马院、举全校之力办好全国重点马院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门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思杨说。
“课程中那些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案例确实有很强的带入感,听完之后,感觉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更近了,那种责任感更强了。这样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周峥阳说。
截至目前,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家备课组已分别举办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等多场师生“同学同研”专题教研活动。来自全校不同学院,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一起展开研讨,努力把新思想研深、吃透。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表示,师生“同学同研”是南开大学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重要抓手。“同学同研”活动将进一步实化、细化、精准化,切实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探路、铺路。
伴随着春季学期网上复课,南开大学筹备已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与全校29个班级3800余名本科生“云端见面”。专题式的授课方式,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直面尖锐问题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同学同研”产生的良好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显现。
“同讲同行”贯通学思践悟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指导理论。南开大学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希望通过师生“同讲”,把外在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融入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同行”,让高度凝练的思想政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落地、验证,并有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问题、促进思考,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师生“四同”切实帮助学生将学、思、践、悟一体贯通。
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孔雪宁,是南开大学今年赴江西兴国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她和同学们跟随基层干部一道入户调研,验收扶贫成果。政府帮助老乡修缮了房屋,通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还修缮了雨棚,正在读初三和高三的两个孩子也都享受了学费减免和补贴政策。“换季衣服有没有?每个星期能吃上几回肉?”基层干部一项一项询问、耐心仔细检查。
“老乡非常淳朴、腼腆,平日里话不多。但是一讲到这几年家里的变化,讲到国家对他家的帮扶,话一下子多了起来,讲着讲着眼泪就在眼眶里转。真的深受触动。”孔雪宁说,就是这些人和事,让我对精准扶贫、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对“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人掉队”有了深切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的体悟。
孔雪宁在朋友圈里写道:“两年,我从四川通江走到江西兴国,从脱贫攻坚到苏区振兴,无论未来是否继续学语言专业,都应知道我们的党是什么样的党,我们的国又是怎样的国。”丰富的实践、宣讲经历让孔雪宁对思政课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钰哲与孔雪宁同行。经济学背景的他更关注当地的产业发展。能否调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如何避判断致富项目是否符合当地实际?又如何避免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学习经验,发现问题,王钰哲期待着在下学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寻找答案。
每年暑期,南开大学数十名思政课教师和数百名专业课教师参与,形成师生共建思政课、共受思政教育的生动局面。仅2019年,全校6000余名师生、600余支实践队,分为国情民情调研、红色文化育人、服务国家战略、海外社会实践等4个专项,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活动。新觉悟社、红色记忆宣讲团、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大赛等都为师生搭建了“同讲”的平台。疫情期间,南开师生通过线上宣讲、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募捐防疫物资、参加医务人员子女公益家教共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通过大一大二连续两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和广泛参与的社会实践,学生对当今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直观的认知,也积累了不少有待课堂解决的问题,这为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新思想与当下国情世情结合最为紧密,也最适合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从当下重大热点问题中去感悟、去理解、去认同、去使用。”刘凤义说。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师生“四同”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刘思杨说:“通过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重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于我个人而言,更加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坚定了我未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愿望。”不久前,刘思杨获得了北京一所知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直博生资格。
“听到一些闪亮的观点,就会很兴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7级本科生游方圆说,老师们将理论知识与哲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从时空的纵深,去剖析理论来源、内在逻辑,“一下子就立体起来,鲜活起来。”
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们收获颇丰。平均超90%的出勤率,高质量的课堂互动,用心用情的期末论文……这些都充分佐证了“同学同研”“同讲同行”是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金课”的好方法。
“新学期这门课肯定会给我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惊喜!”孔雪宁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师生“四同”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
相关推荐
- 我校集体和个人获中国侨联表彰
- 《公共卫生防控与健康旅游发展指南》新书发布
- 南开两项目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
- 南开大学召开新文科建设研讨会
- 我校教授当选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大党建大思政 导航强基铸魂 书写南开爱国奋斗新答卷
- 教育部网站:南开大学以“求职励行金”项目为抓手 多维度助力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
- 中美科学家利用新技术揪出肿瘤干细胞中的“静默杀手”
- 南开大学先进个人和集体获天津市“两优一先”表彰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让资助更加突显育人功效——南开大学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这五年
- 2021年天津市大学生网络征兵宣传活动南开启动
- 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项目推进交流会召开
- 立德树人是老师的本分——访南开大学2020年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逄锦聚教授
- 我校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 罗维斯:讲台给了我力量
- 南开人的“红区”手记(1):我在“红区”!
- 我校参加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学校召开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 【迎百年校庆】张学敏院士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 南开团队揭示百草枯在小水滴中可实现自发超快降解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