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辽东学院 > 新闻公告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2020-12-16 0 新闻公告 来源:辽东学院新闻网

“十三五”时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持续发力,通过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重构课程教学纲要,试行“差异化”人才培养方式,加强课程建设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

2015年,学校成功申报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6年,学校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以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为特色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对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大幅度提升实践教学比例,构建全学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9年,学校全面启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跨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将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推进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途径,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模式进行试点。按照国家人才培养的“卓越计划”精神探索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农学类专业试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要求,启动学校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学校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加入教育部“校企合作创新发展联盟”,推动各学院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广泛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了桃李学院、文旅产业学院,并实现基于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践活动等人才培养各环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学校组建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14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效果明显,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2018年,学校开展课程教学纲要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增加与行业、企业需求或岗位标准对接的要求,把与行业企业对接和教学改革成果固化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实践应用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效保障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体现不同生源学生的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试行“差异化”人才培养方式。2018年,启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班试点培养计划;2020年,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实验班,启动“财务管理”专业桃李学院订单定制培养。

教学模式改革首先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学校共建设500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完成59门优秀课程的建设工作,并通过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会、教学沙龙等形式将建设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构建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实行“2+1”考核模式,使课程考核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素质、能力,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五年来,学校获批省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8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

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学校建设了基于教学改革的讨论式教室和情景化教室,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教师微课开发设计制作、线上教学应用技术等培训。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授课形式多元化,授课内容得到有效整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为我校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为打造“金课”积累了有益经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