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奔跑
近年来,农学院采取科技特派团、专题培训、项目支持等方式在助推农户脱贫、提升地区农业产业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群有着“三农”情怀的人一直奔跑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部,毗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靠长白山余脉,南临黄海,冬暖夏凉,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悠久种植历史的人工栽培杜鹃花生产基地和我国最大草莓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同时也具备了发展小浆果产业的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
农学院根据丹东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现状与自身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小浆果生产中的各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的脱贫帮扶工作,主要包含蓝莓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软枣猕猴桃和大榛子苗木繁育技术、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等工作,并与东港草莓研究院联合开展草莓育种和基质栽培技术研究,为振兴乡村经济提供技术保障,为服务三农提供资源和技术储备,为推动丹东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派员一对一脱贫帮扶的发展战略,让一批又一批农户在丹东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着更加绚丽的风采,也为当地农业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内生动力。
以创新带动项目开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而农业技术的创新则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所在。农学院在省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黄国辉教授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小浆果研究所、大榛子研究所、北虫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带领团队进行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大榛子、食用菌等项目的科学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备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研、教学和帮扶团队。各团队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六百余万元的经费支持,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级农业创新科研团队岗位专家1人,优秀农业青年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1人,辽东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以特派团为核心人员的研究团队取得《蓝莓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丹东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等省市级科研成果2项,分别被评为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备案三个蓝莓新品种“瑞卡”、“普鲁”和“蓝塔”;收集和选育软枣猕猴桃品系30余个,黄国辉也被推选为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副理事长、辽宁(丹东)蓝莓等小浆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丹东市蓝莓协会理事长。
辽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带头人黄国辉(左4)及成员
以技术扶持产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开展实用技术推广示范,引领当地企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切实起到了“成果转化实、带动面广、精准性高”的示范带动作用,农学院“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首家开设了小浆果栽培专业,培养小浆果专业农民大学生280名,对地区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较大的推动。
小浆果研究所出版著作《蓝莓园生产于经营致富一本通》,制定《丹东地区露地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丹东地区温室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户种植技术。通过开展了南高丛蓝莓品种的引种试验和配套的基质栽培技术和利用基质栽培的营养液配方,将温室蓝莓的成熟期提前至2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期价格可达140-200元/公斤,极大的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收益,也使丹东及丹东蓝莓行业的整体栽培技术得到质的提高,被称为“丹东模式”。同时,团队引进蓝莓新品种“H5”,“都克”,“晚丰”和软枣猕猴桃新品种“绿佳人”及其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仅2019年一年,在丹东地区示范推广面积达4650亩,进入丰产期后预计每年可增收4500余万元。
辽东学院小浆果研究所备案的露地蓝莓品种“瑞卡”及引进的温室早熟品种“H5”结果状
以服务实现精准脱贫
农学院坚持以服务“三农”和精准扶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积极探索脱贫帮扶模式。截至到2019年底,小浆果研究所共举办技术培训班及现场技术观摩培训会20余次,培训农民技术员1500余人次,研究所教师深入现场指导130余人次,指导农民近千人次,发放技术材料500余份、解决技术难题30余个。在科技特派工作中,采取对贫困户统一优惠提供小浆果苗木,带动丹东市青椅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户数23户,黄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户数18户,刁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2户,贫困人口就业人数600余人,年均增收5000元每人。特派团积极与企业联系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特色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小浆果产业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00个,对帮扶地区贫困村镇每年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约50万元,同时在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小浆果示范基地十余处,切实为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真正的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教育脱贫结合起来。
大榛子研究所从2020年3月份开始先后为丹东市振江镇西江村农户镜子那个大榛子网络培训400人;对凤城市边门镇、宽甸县青椅山镇、虎山镇和下露河乡的农户实地培训150人;为丹东市妇联录制“榛园建立与管理”课程。指导建设榛园面积达5000余亩,使榛农增收1000余万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青年博士梁潇将实施生物炭对设施连作草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推广,与汤池镇镇政府开展温室草莓土壤改良合作项目,现场指导农户设施草莓施肥技术,经过技术服务,土壤改良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莓单株产量,每亩产量可提高5-8个百分点,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青年博士梁潇为农户进行设施草莓施肥技术指导
大榛子研究所所长高利在宽甸为农户进行种植培训
农学院始终保持着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用科技持续创新,用态度保证帮扶,用承诺践行初心使命,高唱着 “咱们支部有力量”的主旋律,立足岗位作贡献、服务社会展价值,让共产党员这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辽东广袤的黑土地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奔跑
- 上一篇:我校开展2021年春季征兵宣传日活动
- 下一篇:创新创业教育鲜花盛开
相关推荐
- 学校通勤车实时运行数据尽在“掌”握
- 学校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艺术作品展
- 学校召开“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
- 学校开展逃生灭火演练
- 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走进辽东学院校园全面开展防疫消杀和消防检查服务保障活动
- 学校召开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会议
- 砥砺前行的“苏映新职工创新工作室”
- 学校举办“不忘初心,筑梦启航”辅导员团建活动
- 校医院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日”活动
- 战“疫”“杜妈妈”致信居家学子传温情
- 辽东学院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大会
- 我校辅导员参加“辽宁省高校辅导员核心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习
- 我校毕业生志愿服务冬奥会
- 我校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培育单位
- “学校满意、师生满意、员工满意”的后勤改革答卷
- 我校举办“理想照亮未来”2021年迎新歌会
- 辽东学院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各代表团会议
- 学校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座谈会
- 学校再次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
- 辽东学院参加东北三省技术转移联盟高校院所农业技术成果推介活动
新闻公告
- 辽东学院师生热切关注2022年全国两会(二) 03-17
- 学校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03-16
- 我校毕业生志愿服务冬奥会 03-15
- 学校召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1
- 学校图书馆“中国修辞学会资料中心”藏书进一步丰富 03-11
- 学校组织对新提拔处级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 03-08
- 辽东学院师生热切关注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 03-08
高考招生
- 辽东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3年辽东学院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辽东学院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