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院庆祝建院90周年 在新起点上争创“一流学院”“一流理工科”
11月9日,我校理工学院迎来了建院90周年华诞。600余名理工学院校友、500余名在校师生代表与兄弟院校领导嘉宾共1200余人一道,共庆理工学院建院90周年。
当天下午,理工学院建院90周年纪念大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我校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副校长刘洁生、党委副书记夏泉、副校长张宏;兄弟院校代表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名位、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帅志刚;我校原校长胡军、原副校长黄旭辉,原党委副书记叶勤;理工学院院长陈振强、党委书记张国林、校友联谊会会长吴闻杰,各学院和部处领导及师生校友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张国林主持。
(大会现场)
林如鹏首先致辞,对理工学院建院9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了学校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分肯定了理工学院建院90年来,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他表示,理工学院不仅是学校的传统学院、优势学院,更是新时代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充满生命力和增长点的依托学院、特色学院。他希望理工学院以90周年院庆为新的起点,围绕国家和学校的发展战略,盯紧科技发展前沿,制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开创新的局面;承扬优良传统,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理念的创新性人才;发挥学科优势,争取更大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加快成果的产业转化,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林如鹏致辞)
陈振强介绍了理工学院历经三次停办、五次搬迁、三次孵化,从初始创业走向振兴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成果;以及近年来理工学院飞跃式的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表示,理工学院已经成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显著、学术传承优秀的理工科教育与研究机构,成为暨南大学最优秀的学院之一;展望未来,理工学院将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弘扬理工精神,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一流学院创建、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为引领,坚持“特色+内涵”的发展之路,抓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把学院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培养质量领先、校企合作紧密、引领示范显著、国际合作广泛的教学科研单位,为擦亮暨南大学的金字招牌作出新的贡献。
吴闻杰代表学院校友联谊会和海内外广大理工校友致辞,为学院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并表示无论身在何方、身居何位,每一位从理工学院走出去的校友对学院的关注、对母校的情怀、对老师的感恩始终没有改变。他号召广大理工校友加入理工校友联谊会,践行“同心同行同路,共创共享共赢”的宗旨,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理工学院争创“一流理工科”献策出力,为母校的建设添砖加瓦。
帅志刚、马宏伟相继致辞,理工学院物理学系主任麦文杰、光电工程系本科生庞立文作为师生代表发言,共同祝贺理工学院建院九十周年华诞,祝愿理工学院蓬勃发展,大展宏图,再创辉煌。
会上举行了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1983级物理学系校友吴闻杰、1993级物理学系校友赖洪昌各捐赠100万元,1997级物理学系校友李启元捐赠30万元,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1981级物理学专业全体同学捐赠20万元,1984级物理系校友陈泽平捐赠12万元,1979级物理系校友萧玮捐赠10万元,广州市九安职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捐赠基金将用于支持院庆筹办工作及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事业发展。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
宋献中为“突出贡献集体”颁发纪念牌,胡军为“突出贡献校友”颁发纪念牌,刘洁生为理工学院从教三十周年教师颁发纪念牌,夏泉、张宏为理工学院“四有好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宋献中为“突出贡献集体”颁发纪念牌)
理工学院创建于1929年,时称理学院,是我校113年办学历史中较早设立的学院之一。遵循“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理工学院建设有3个省级教学中心、1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创新方面理工学院屡获殊荣、不断突破。作为我校理工科教学科研的摇篮,基于学科发展以及“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理工学院先后整合孵化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
为迎接九十年院庆,理工学院编写并印制了《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史(1929-2019)》,总结了建院九十年的办学经验,展示了学院的变迁、光荣与梦想。
(理工学院)
责编:李伟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理工学院庆祝建院90周年 在新起点上争创“一流学院”“一流理工科”
相关推荐
- 党建帮扶促发展 暨南大学与私立华联学院签订党建对口帮扶协议书
- 张振江:“一带一路”新阶段应是“志愿者的联盟”
- 我校召开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 暨南新同学报到!“点对点”服务新生 数字迎新亮点多
- 卢文刚:疫情防控的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能起到积极作用
- 常乐: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 【我们共克时艰】致全校教职员工的一封信
- 暨南大学多位团员、团干部和多个团组织受到团省委表彰
- 我校WE创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入选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 学校举行第四十八届田径运动会 苏炳添将983战靴赠送暨大
- 陈联俊:互联网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功不可没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会议
- 暨南大学:构建多元的载体,搭建中华文化传播的优质平台
- 暨南大学举行第六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决赛 推动教学方法与理念创新
-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正式揭牌运营
- 暨南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督导工作布置会
- 【我们共克时艰】全球暨南人捐款、捐物,支援抗击新冠病毒一线
- 我校召开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 打造创新、融合、温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 新学期“第一课”开启 校领导带队巡查课堂教学情况
- 我校举行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宋献中校长寄语毕业生:乘风破浪,续写暨南爱国史、自强史与创新史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