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余名暨南学子“三下乡”:用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深度
10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一周年之际,我校举行2019年“党徽伴我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报告会暨优秀团队评选会。来自各个学院、单位的26支寒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就工作内容、调研成果、服务感想等做了精彩汇报。
2019年,我校以“党徽耀乡村”“党徽伴我行”为主题,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0支校级重点团队、共计1500余名学子奔赴各地,开展精准扶贫、教育关爱、医疗卫生、科技支农、文化宣传、理论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55支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助力脱贫攻坚
一个基层信息统计员要处理一个村4000余户,甚至是一个镇几万人的生产、收入、人口等信息的统计录入工作。在今年以前,这样的工作对艺术学院的程麒宇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7月14日,他赴广西贺州开展暑期“三下乡”服务基层脱贫攻坚实践活动时,在这样的岗位上一钉就是一个月。
“我深刻地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辛苦繁杂,也领悟了脱贫攻坚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精神”。他还主动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发挥专长,在服务乡镇开办中国书画培训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程麒宇是今年校团委从各学院招募的49名“助力脱贫·振兴乡村”粤桂川结对帮扶团成员之一。
2019年,我校组织55支“三下乡”重点团队,以文明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服务、现代种养业服务、保护母亲河服务、“记住乡愁”服务、乡村“少年宫”服务、粤桂川结对帮扶、乡村学校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同学们参与实践工作)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我校组织9支服务团赴国家级试点韶关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实践活动。
7月,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素养普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赴乳源县桂头镇开展集中性主题宣讲,传思想、传政策、传品德;走进贫困户、孤寡老人家庭,传播新思想;举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培训及农村媒介素养调研等活动。
如何将政务宣传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又怎么能让宣传到位、到心、抓眼,是桂头镇宣传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工作难题。来自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的同学们发挥专长,分享了“如何完成一篇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全媒体整合传播策略”等话题,为这道难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服务团成员分享)
实践结束之后,团队继续完成政府和学校党建双向沟通、选派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协助政府实际需要完成宣传的任务,并根据扶贫品牌实际提供品牌全媒体融合宣传指导。
在美丽乡村播撒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推动校地共建,更好助力南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校组织3支专项服务团赴南雄开展志愿服务。
药学院“筑梦成长﹒爱心支教”服务团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于7月11日到7月16日到南雄市界址中心小学进行了“三下乡”支教活动。他们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习惯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育形式和课外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探寻学习的意义。同时,他们也发挥专业所长,在课程中增加药学相关内容的科普,让学生们了解用药安全知识,学会合理安全用药。
(茶艺研习)
文学院“情暨南雄”精准扶贫服务团走进南雄市篛过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开展国学启蒙课,通过茶艺课、诗词课、武术课、历史文化课等内容,引领教育青少年学生主动担当国家和民族责任,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振兴家乡、复兴民族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响应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并在美丽乡村种下传统文化的新芽。
大湾区建设团深度调研“经济建设”“就业创业”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我校组织5支大湾区建设调研团,从经济建设、就业创业、社团发展、融合服务等领域开展社会实践及社会调研工作。
人文学院“湾有引力”大湾区建设调研团历时一个暑假,先后拜访了位于广州南沙区、天河区、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广东三大自由贸易区的政府单位与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所,围绕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就业的话题采集了多方观点,了解广州、珠海、深圳各地具体的相应政策以及执行效果,收集翔实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为大学生了解和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政策、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参考,也进一步提升他们未来参与大湾区经济发展建设的愿景。
(调研团队合影)
经济学院“融汇远航”大湾区建设调研团立足专业特色,赴怀集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团队访谈了当地银行经理、县团委书记及企业家代表,走访多家企业、农户,深入了解小微企业资金情况,并针对不同群体发放了两份问卷,形成两万余字的调研报告,进一步将专业所学应用在实践当中。
(校团委)
责编:李伟苗
更多精彩:
今年暑假暨南港澳台侨学子与“乡”有约
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扶贫”战场
以传统文化为旗走“南雄”入“故宫”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1500余名暨南学子“三下乡”:用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扶贫”与“振兴”的深度
相关推荐
- 暨南大学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基本完成
- 百年侨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暨大附属学校:按规定时间开学 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网络教学
- 麦尚文:以“同向融合”推进文化育人创新
- 党建帮扶促发展 暨南大学与私立华联学院签订党建对口帮扶协议书
- “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揭牌
- 南方第一个语言学奖——“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在暨大颁发首届奖项
- 我校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7项 连续六年进入全国前20位
- 林如鹏书记率队赴甘肃积石山县、贵州黔西南州开展定点帮扶和考察交流活动
- 实至名归!暨南大学教授苏炳添获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 蔡立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促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 张龙平:兜住国家安全底线 铸牢香港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学校机关党委党员大会顺利召开 选举产生新一届机关党委委员、纪委委员
-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何小勇在两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 云端相聚 暨南大学新学期在线教学开启
- 学校举办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宣讲报告会
- 《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研究》(英文版)入选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 暨南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 【中华文化传四海】我校主办的“翰墨·侨情”——海内外名人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澳门开幕
- 联结三地年轻创意力量!暨大联合主办的“广东大广节”升级为“湾区大广节”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