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正刊发文!暨南大学研究团队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1月24日,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的论文。研究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白细胞介素IL-27专一性调节免疫系统的认知,首次发现IL-27可以直接靶向并促进脂肪细胞棕色化和产热,通过燃烧脂质以减轻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
尹芝南教授为该工作的最后通讯作者,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杨恒文副研究员及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陆骊工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的王倩博士后、李德海博士后、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曹广超副研究员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石绮屏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
(论文在Nature杂志发表)
在这一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多种基因工程小鼠,进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并结合肥胖人群样本发现:肥胖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下降;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白细胞介素IL-27专一性靶向免疫细胞的认知,首次发现IL-27通过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导致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并激活UCP1介导的“脂肪燃烧”;通过将脂肪组织中的脂质转变为热量消耗掉,从而达到降低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目的。这是首次发现IL-1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IL-27能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且导致脂肪细胞分化及产热,为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动物实验中,注射重组IL-27可以显著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并改善胰岛素信号敏感性,初步验证了IL-27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IL-27在肥胖人群体内作用于脂肪细胞)
近年来随着富含脂肪和糖等高能量食品摄入的持续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工作形式为久坐的性质,人们罹患超重或肥胖的比率快速上升。据世卫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6年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9亿人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MI≥25,占成年人口39%),其中超过6.5亿人为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30,占13%),流行率与1975年相比增长近3倍。这大大增加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和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和社会负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其是直接靶向脂肪细胞而有效减重的分子尤为迫切。本研究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力药物,而IL-27作为体内正常表达的分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而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珠海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学科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据尹芝南教授介绍,这一工作历时七年,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并得到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尹芝南教授团队非常期待尽快将这一治疗靶点产业化,希望该成果可以惠及广大肥胖人群。
(尹芝南教授团队)
尹芝南教授长期从事免疫与健康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丰硕。2013年入职暨南大学以来,以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Nature 2篇,NatureImmunology 1篇,中科院JCR-I区论文12篇,连续多年入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其中在gdT细胞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转化,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人体Vg9d2T细胞可进行同种异体回输用于治疗晚期癌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Vg9d2T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可同种异体回输的特性,以及较低的加工成本,可以广泛惠及肿瘤患者。
原文详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127-5
(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
责编: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自然》正刊发文!暨南大学研究团队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相关推荐
- 我校成立医学部党工委,加快推动建设具有侨校特色的暨南大医学体系
- 卢文刚:疫情防控还在关键时期,企业复工审签备案是必要的
- 陈联俊:网络空间党的政治建设问题探析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受聘暨南大学名誉教授
- 澳门科技大学、珠海市人民政府一行来校访问 就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深入交流
- 暨南大学“思政第一课”:书记校长寄语学子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邓双全:网络社会与国家凝聚力建构:作为网络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场域
- 魏传光:打造高校“互联网+”意识形态新格局
- 常乐: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的多维透视
- 电子工程系项世军教授团队在信息隐藏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在顶级期刊IEEE TPAMI在线发表
- 【“疫”线党旗红】暨南大学周密部署 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 2021年文科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扎实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 暨南大学举行第六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决赛 推动教学方法与理念创新
- 《暨南学报》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0年最受欢迎期刊”
- 21.37%! 麦耀华教授团队钙钛矿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获第三方认证
- 2021年QS亚洲大学排名公布 暨大亚洲排名上升10位
- 【擦亮暨南金字招牌】我校获批8项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位列全国高校第九名
- 林如鹏:充分发挥国际化人才的作用
- 郭宗杰:多方联动 上下协同 统筹推进校外培训广告的综合治理
- 我校与海外孔子学院携手战“疫”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