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思政第一课”:书记校长寄语学子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3月26日下午,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分别在番禺校区、石牌校区为学生们上了题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思政第一课”。他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业,并解析了党的百年伟大历程蕴含着智慧和力量。他们寄语同学们,要充分学习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从而更好地认清历史方向,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林如鹏:以党史滋养初心、引领使命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林如鹏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首先为暨南学子阐明了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了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他认为,党在历史上的智慧具有资政育人、经世致用的功用,广大学子要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感悟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林如鹏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林如鹏说,一百年前,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选择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推进并将实现强国大业,带来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和“惊天动地”的变化。在百年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宝贵经验,包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在百年奋斗中,中国人民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括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与梦想精神。
林如鹏表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用鲜血、汗水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暨南大学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他回顾了暨南大学三次停办和五度播迁的艰难发展历程,讲述了经典的“最后一课”、暨南师生积极参与抗日斗争、学校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等动人故事。他指出,暨南大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革命与建设人才,他们在党史上留下了瑰丽篇章,在暨大校史上书写了爱党爱国爱校的底色,为暨大学子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
林如鹏勉励暨南学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更要学习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寻根溯源,让初心和使命成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内生动力;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宋献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争当新时代生动实践的追梦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宋献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界学习四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以及背后蕴藏的规律,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命题。他认为,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我革命历史,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增添我们的信心和力量,真正实现我们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
(宋献中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宋献中表示,艰苦卓绝、苦难辉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在百年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创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先后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等信仰支柱与精神支撑。
宋献中指出,暨南大学历经“三落三起 五度播迁”,但始终坚持“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使命,矢志不渝地把学校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一代又一代暨南人生动践行、诠释着“忠信笃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这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铸造的伟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南湖船上开始的红船精神,到改革开放的敢为人先,再到如今的抗击疫情,中华民族不怕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这样的奋斗历程所织就的宝贵精神,都应该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中。
宋献中寄语,青年学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肩膀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争当新时代生动实践的追梦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传承弘扬暨南精神,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要摒弃碌碌无为,创造无悔青春年华,做自己精彩人生的书写者,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暨南人。
学子:享受别开生面的课堂 传承暨南爱党爱国爱校传统
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深深感染了学生们,激发了他们的爱党爱国爱校热情。他们认为,书记校长对党史的烂熟于心、对党的真挚感情、对学子的深切期望,让别开生面的课堂充满力量。他们表示,今后将努力学习党史、锻炼本领,为祖国发展贡献暨南力量。
(暨南大学“思政第一课”现场)
“学党史,感党恩,坚定理想信念,前进才会有方向。”管理学院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丁海豹说,听完林书记的课堂,更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更明白了当代青年学子所肩负的沉甸甸责任。无论是暨大成立之初的革命热血,还是几次迁移过程中保留的红色基因,都体现了暨大人的爱党爱国爱校传统。作为暨南学子,我们应将所学投入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中,努力彰显暨南人的使命与担当。
化学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梁俊鸿说,林书记清晰地讲解了党的发展脉络史,让我明白了中国取得众多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林书记叮嘱我们多读书、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成长为无愧时代的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暨南人。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我们应该踏实学习、艰苦奋斗,不负林书记的期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党史向来给我一种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印象,然而宋校长的党史课堂却别开生面,让我耳目一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屈俊骐说,宋校长高屋建瓴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艰苦辉煌征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宝贵经验,殷切嘱托同学们奋力开创光明前程。感谢校长深刻而可亲的讲演,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无悔生于华夏,无悔学于暨大”。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王沅怡说,今天宋校长的一番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30年、50年之后,你们就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直接参与者。在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历史节点,身为青年人的我们应当勇担责任,脚踏实地,在完善个人能力修养的同时,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中心 李伟苗、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暨南大学“思政第一课”:书记校长寄语学子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
- 推动科技创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我校2021年度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 2020年QS亚洲大学排行榜发布,我校位列全国34位、亚洲148位
- 九三学社中央领导来我校调研
- 暨南大学新增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进入ESI前1% 总数达12个
- 郭宗杰:多方联动 上下协同 统筹推进校外培训广告的综合治理
- 学校党委举行2020年度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
- 我校国际学生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 获全国一等奖
- 刘金山:美国经济转型的全球化路径与中国贡献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新学期集体学习会议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我校首个获滚动资助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南海历史地理研究”顺利结项
- 亲身演绎党史故事!暨南大学以红色影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 暨大与东莞市政府共建东莞东部中心医院 命名为“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暨南大学召开师德专题教育部署动员大会
- 暨南大学召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职务任免宣布会
- 【擦亮暨南金字招牌】我校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3项 直接经费1.1587亿元 青年基金资助率排名全国第三
- 宋献中:登高望远 务实管用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报道我校“中国共产党百年港澳统战工作: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学术讨论会
- 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展欣一行莅校调研 加强市校合作共促珠澳创新发展
- 【我们共克时艰】致敬奋战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的暨南大学师生,让党旗高高飘扬
- 广州市副市长黎明调研指导暨大毕业生就业工作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