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细康:在百年新征程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香港、澳门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支持香港、澳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在百年历史交汇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的重大决策。
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提供强劲发展动力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战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所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从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强大动力的角度进行的谋篇布局。
粤港澳三地濒临南海,区位独特,自古为命运与共的地理邻近区。近代以降,在西方殖民运动蚕食中沦为制度分割区,导致三地经济联系、人文社会关系、空间关系、价值体系一度扭曲甚至割裂。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地人民冲破制度藩篱,不断加深经贸联系和人文交往。港澳相继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制度安排下,三地比肩起飞,共创繁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探索科技创新合作到谋划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湾区美好蓝图正一步步绘就。但是,也应看到,一个湾区、两种制度、三个关区、三套法律、三种货币,是三地异质性制度的现实写照。我们知道,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及原材料、商品和服务等贸易品的自由流动,以期实现要素优化组合和商品优化分配,进而达至经济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探索创新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促进三地市场互联互通、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各自优势,形成“1+1+1>3”的发展合力,进而有力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为共建融通与同向共进
提供发展平台
从潜力看,粤港澳大湾区相较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是最具活力和发展空间的区域。其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密度最小,只有其他三大湾区的46%。其二,发展空间最大。粤港澳大湾区占地5.6万平方公里,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6倍、1.5倍和3.1倍,但人均GDP分别只有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9.4%、54.4%和21.6%。其他三大湾区主要由第三产业构成,比重均在80%以上,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比为55.6%,产业空间大。其三,发展速度最快。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GDP逐年提升,目前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好,关键在于如何使三地预期一致、行动一致,把异质性的规则有机衔接起来,使得各种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交往能够更加便利,实现共建融通、同向共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应注重打破各自发展惯性,推动湾区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贸易通关、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以“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二是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三是在注重“硬联通”的同时更加注重“软联通”。在建设“人文湾区”的进程中,通过传承、创新打造湾区文化发展新引擎,发挥“人文”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体现凝聚共识汇聚人心的发展目标
长期以来,香港、澳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支持香港、澳门在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而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既继续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又突破自身某些瓶颈制约,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力量,凝聚更大范围共识。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共同造福粤港澳三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民生是赢得民心之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三地人民的民生福祉。只有让更多的人有就业机会,有更好的收入,才能让三地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港澳同胞必然会“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具有更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粤港澳携手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宏大叙事里,谱写更为重要的华丽篇章。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090&eid=41850&sid=192793&idate=12_2021-07-2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赵细康:在百年新征程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关推荐
- 暨南大学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展演
- 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智库建设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 陈联俊:移动网络空间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0年第十次集体学习会议 专题学习研讨海外统一战线工作
- 跑出加速度!2020年暨南大学“十大新闻”揭晓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 暨南大学第四十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三十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
- 我校在“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中荣获佳绩
- 我校荣获8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 突出“标杆”引领!暨南大学首批“十大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结果出炉
- 校园大型原创情景诗剧《暨情·时代》首演
- 暨南大学科技园(珠海)项目举行动工奠基仪式
- 新一轮“双一流”名单公布!暨南大学再上榜!
- 我校成立医学部党工委,加快推动建设具有侨校特色的暨南大医学体系
- 广东省副省长王曦一行莅校调研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
- 林如鹏书记调研珠海校区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 我校三位教师入选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全省高校唯一!暨大3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评优秀
- 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 学习传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和省委全会精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