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冲在战“疫”一线 绘就抗疫“同心圆”
新冠疫情以来,特别是广州新一轮疫情爆发后,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积极参与到抗疫一线工作。截至目前,全校累计有500人次以上港澳台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投身校内外抗疫工作,为抗疫贡献暨南青春力量。
暨南大学目前有港澳台侨医学生1000多人。来自学校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中医学院等学院港澳台侨学生冲锋在一线,参与了近期广东的大规模核酸筛查和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学校非医学专业的港澳台侨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抗疫、防疫科普等志愿服务中,体现了暨南港澳台侨学生的责任使命与青春风采。
(港澳台侨学生参与抗疫志愿者服务队援助南沙)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指出,在抗疫阻击战中,暨大港澳台侨学子积极奔赴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贡献,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筑起健康的城墙,彰显了暨南担当。疫情防控也是个教育大课堂,港澳台侨的学生们用行动参与其中,在专业技能上和思想觉悟上都得到了锻炼。
发挥专业优势,200余人次医学生在抗疫一线践行使命担当
广州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先后调派出十多批共计2000多人次的核酸采样支援队伍增援广州、佛山、东莞和深圳等地。在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队伍中,暨南大学港澳台侨青年响应抗疫青年志愿者召集令,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奔赴抗疫一线。近一个月来,参与大规模核酸筛查与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的港澳台侨生就有200余人次。
6月23日,暨南大学派出160人组成的抗疫志愿者服务队援助南沙,其中有16名港澳台医学生。他们在南沙开展核酸检测、重点人群核酸筛查、新冠疫苗接种等疫情防控工作。来自中国香港的苏炬坤、郭巧明等同学,接受了高强度训练后,在南沙街道疫苗注射点独立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每天工作近12小时,为当地居民完成了超600针疫苗接种。来自中国澳门的康婉琪、中国香港的张文君等同学进行信息录入工作,人均每天完成1000余份。
(港澳台侨学生为市民接种疫苗)
5月31日晚10点开始,广州离穗人员必须持3天内核酸阴性证明,核酸检测需求大大增加。口腔医学院澳门学生李阳、台湾学生蒋欣荣等23名本科澳港台侨实习生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期间,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迅速组建核酸检测支援队,参与到花都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均核酸采集样本900份以上,服务群众数万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给学校发来一份感谢信,点赞他们“心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多形式投身战“疫”志愿服务,创新推出科普游戏
除了医学生,来自暨南大学其他专业的港澳台侨学生也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深入社区,积极参加到防疫科普、复工复产志愿服务、文艺志愿服务和翻译志愿服务等战“疫”志愿服务工作中。
来自暨南大学应急管理专业的香港籍学生陈童等港澳台侨学生,主动报名加入天河区重点街道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为广州抗疫贡献力量。在学校石牌校区、番禺校区近期开展的两次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工作中,累计 100余人次港澳台侨志愿者参与服务。包括港澳台侨生在内的340多名学生响应团中央号召,投身社区(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参与人员排查、巡逻防控、防疫宣传等工作。
(港澳台侨学生参与抗疫)
2020年初,120多名港澳台侨和内地学生组建起一支新冠肺炎志愿科普团队,搭建疫情科普信息平台,成立多个志愿小分队开展文献解读、线上解疑答惑,并创作新媒体科普推文,为6万多人科普了防疫知识。2021年5月,面对日益严峻的广州本土疫情,该服务队发出号召,组建了127名港澳台侨学生,恢复了科普公众号的运营,帮助开展政策和知识宣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20余名港澳台侨学生与内地学生一起自制推出了《新冠肺炎防疫模拟器》《家庭防疫大作战》等6款战“疫”科普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传播科学防疫知识。此外,港澳台侨学生还专门云录制了音乐视频《我们一定要胜利》,唱响港澳台侨青年的抗疫决心。
海内外暨南人齐心抗疫,彰显侨校特色与使命
疫情以来,暨南大学党委及时调动各方资源,海内外港澳台侨师生、校友拧成一股绳,通过各种形式投入到疫情防控战役中,助力打赢抗疫阻击战,彰显了暨大侨校特色与优势。
今年4月11日,暨南大学作为广东省首个为港澳籍人士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单位,组织首批300名港澳籍学生接种了国产新冠疫苗。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广东新闻联播报道聚焦报道,港澳籍学生反响正面,为推进疫苗接种提供了良好舆论支持。
在抗疫战场上,暨大学生、校友通过爱心捐款、捐物,助力抗疫。暨南大学基金会收到来自海内外校友1.4万人次的捐赠,捐赠物资价值1350万元,来自海外捐赠超827万元。暨南大学校董及校董企业累计捐赠款项超过18.5亿元。迪拜华侨、外国语学院学生陈镜宇从海外为国内医院和政府部门采购口罩共50余万只,并向学校捐赠了12000个口罩助力学校疫情防控。
海内外学生校友还通过线上线下,紧密连成一线,合力抗疫。香港校友王乔峰主动请缨,在工作之余志愿加入急诊室,希望舒缓前线同事们的压力,一展所长对抗疫情。新闻传播学院香港校友陈嘉瑞带领团队拍摄记录下很多抗击疫情的难忘时刻。
宋献中校长表示,在关键时刻,暨南人齐心协力,让广大学子的暨南岁月有了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抗疫史。全球暨南人携手支援抗疫前线,也向世界展现了“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
(文/新闻中心 苏运生 李伟苗 图/医学部)
责编: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冲在战“疫”一线 绘就抗疫“同心圆”
相关推荐
- “大国工匠 海晏河清”庆祝暨南大学建校115周年中国景泰蓝艺术大展开幕
- 魏传光:打造高校“互联网+”意识形态新格局
- 特色课程+暖心保障!暨南大学多举措守护留校生过温暖年
- 暨南大学文创院发起“2020疫情百人语”大型网络公益活动 面向全球传播抗疫正能量
- 中直机关系统唯一!我校丁友刚教授获评“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
- 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成立
- 我校多个课题获省高校2019年党建研究课题立项
- 冯帅章:建议政府给企业发放就业补贴,鼓励企业与员工共克时艰
- 龙锦益:大数据驱动,城市医疗如何智慧升级?
-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卢馨:建议企业内建立托育场所
- 【我们共克时艰】致敬奋战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的暨南大学师生,让党旗高高飘扬
- 暨南大学召开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学习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 广州市副市长黎明调研指导暨大毕业生就业工作
- 第十届学校党委第四轮巡察完成反馈,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 暨大党委书记林如鹏:强化党建“定盘星”画好最大“同心圆”
- 暨大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交叉学科 数量并列全国第11
- 第十届学校党委第三轮巡察动员部署会召开 文学院党委等7个二级党组织将接受巡察
- 附属第一医院尹良红教授获第八届“中国侨届贡献奖”一等奖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第四次专题学习会议
- 常乐:香港政团如何培养“管治能力强的坚定爱国者”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