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胥传来教授团队研发精准识别偏振光的手性纳米膜
江南大学胥传来教授团队受螳螂虾启发,利用金纳米颗粒自组装排列形成手性纳米膜,实现了圆偏振光的精准区分与识别,研究工作以Polarization-sensitive optoionic membranes from chiral plasmonic nanoparticles为题,于3月14日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在线发表(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2-01079-3)。
螳螂虾是目前发现的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眼睛的动物,其视觉系统有16种不同的光感受器类型,而人类只有3种。它的眼睛感光细胞能独立运作,平行处理各波段光线,能够探测并分析可见光、紫外光、线偏振光以及圆偏振光,这让它拥有了完美的偏振视觉。甚至有人认为,螳螂虾可以用来检测癌症或进行神经活动成像。圆偏振光(CPL)由于其独特的电场矢量螺旋路径,在加密信息交流、防伪成像和偏振视野的研究中至关重要。然而,CPL的左和右手性光子差异通常不超过百分之一,这使得对左圆偏振光(LCP)和右圆偏振光(RCP)的区分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挑战。圆偏振光—手性物质直接相互作用可以提高CPL识别灵敏度,但远无法满足CPL检测的实际应用需求,而离子通道的独特传输特性使LCP和RCP的高灵敏检测成为可能。胥传来教授团队受此启发,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权威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进行发表。该文章的亮点主要如下 :1.该文报道了圆偏振光驱动手性纳米膜通道内的离子传输产生光电流的手性光—离子效应。成功实现了对圆偏振光的高灵敏检测,LCP和RCP光照手性光离子膜产生的光电流差异可以达到2.41倍;2.手性苯丙氨酸分子(l-/d-Phe)修饰的单层纳米膜的CD信号振幅达~350 mdeg。而其他15种小分子手性配体以及苯丙氨酸结构类似物修饰的纳米膜没有明显的手性信号;3.研究发现苯丙氨酸分子在金纳米膜表面自组装形成厚度为2.3 nm的有机层,而光电流的产生及光电流对LCP和RCP之间识别的敏感特性主要来自于纳米膜表面手性苯丙氨酸分子层对电子的容纳能力,即纳米膜表面苯丙氨酸有机层有效减少了电子衰减,介导形成电势差,驱动离子运输产生光电流信号。
该项研究工作的重点研究为:1.手性光-离子效应的产生。研究人员发现手性金纳米膜在圆偏振光照射下,可以驱动纳米膜通道中的离子运输产生光电流。对于l-Phe修饰的单层、3层、5层和10层手性金纳米薄膜,在RCP照射下产生的光电信号强度是LCP照射下的1.47、1.78、1.98和2.41倍。而对于d-Phe修饰的手性金纳米膜,情况恰好相反,在LCP照射下产生的光电信号明显强于RCP(图a);2.手性苯丙氨酸的独特性。纳米膜的强手性信号(~350 mdeg)和光—离子效应只在苯丙氨酸修饰的纳米膜中观察到。结果表明手性苯丙氨酸可以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自组装形成厚度约为2.3 nm的有机层。该有机层的存在使得光照下的电子衰减被有效减少,从而赋予纳米膜强手性信号和光电转换能力;3.圆偏振光检测。离子电流的最大强度值会随着四分之一波片旋转角度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即入射光的偏振度会影响光电流的强度。根据实验结果建立光电流与光偏振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入射光束偏振度的高灵敏检测(图b)。重要的是,CPL的检测不受光的入射角度影响,在45°到90°的入射光角度范围内,均表现出相同的光电流测试结果(图c)。而手性光离子膜不受光照入射角度影响的特点,明显提升了CPL检测的准确性。
这项工作得到了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张伟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晓刚教授、巴西纳米技术国家实验室Felippe M. Colombari教授、巴西圣保罗大学Andre F. de Moura教授、以色列威兹曼研究所Rafal Klajn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Nicholas A. Kotov教授在动力学模拟与计算等方面的大力帮助。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206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1925402, 32071400, 21977038)和江苏省前沿基础(BK20212014)等项目的资助。
江南大学匡华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Nicholas A. Kotov教授、以色列威兹曼研究所Rafal Klajn教授以及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胥传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蔡佳蓉(现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张伟教授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青年教师徐丽广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发表截图
(a)手性光离子膜在CPL照射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及手性光离子膜的CPL识别示意图。(b)单层和三层l-Phe修饰的手性纳米薄膜光电流极化依赖性的极坐标图。(c)三层l-Phe修饰的纳米薄膜在不同入射角的CPL光照射下的电流统计。入射角指光与纳米薄膜表面之间的角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江南大学胥传来教授团队研发精准识别偏振光的手性纳米膜
相关推荐
- 继网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线上组织生活,战“疫”学习两不误
- 江南大学2021年公开招聘启事
- 无锡市副市长秦咏薪一行来校考察调研
- 江南大学与湖南伍子醉食品有限公司签约仪式举行
- 江南学子在江苏省高校第十八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中喜获佳绩
- “材”华横溢——谢毅院士走上至善讲坛讲述《二维世界中的新化学》
- 理学院隆重召开纪念建党99周年暨“先锋工程”党内表彰大会
- 江大学子在202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喜获佳绩
- 药学院2019年师生专利申请及授权取得新突破
- 江南大学“高质量发展调研团”参加“发现梁溪·爱上无锡”优秀高校学子夏令营活动
- 后勤保障系统召开2019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大会
- 理学院召开2021届毕业生考研就业指导会
-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艾滋病专题讲座
- 江南大学欧美同学会(江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正式成立
-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王震宇教授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
- 体育部召开迎接江苏省第20届运动会动员会暨教练员聘任仪式
- 铜陵市“铜揽英才 陵创未来”招才引智高校行人才政策推介会暨专场招聘会在我校举行
- 机械工程学院领导走访宿舍看望返校学生
- 食品学院顾正彪教授入选全国粮食行业领军人才
- 贵州省委向我校致信感谢定点帮扶工作
新闻公告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召开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 03-17
- 我校召开网上办事流程建设推进会 03-16
- 我校召开网上办事流程建设推进会 03-16
高考招生
- 江南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江南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