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物理学院生物物理团队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新闻网讯 近日,华中大物理学院生物物理团队黄胜友课题组和肖奕课题组合作,运用蛋白质-蛋白质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系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与人受体ACE2蛋白的复合物及其各自单体蛋白的自由能和动力学,提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类的分子机制,希望能为疫情的防控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成果于2月17日投稿到预印版平台bioRxiv,目前已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研究成果全文(https://doi.org/10.1101/2020.02.17.952903)。
该团队首先运用同源建模构建了新冠病毒的RBD三维结构,然后通过其开发的蛋白质-蛋白质对接算法HDOCK预测了新冠病毒的RBD与人受体蛋白ACE2的复合体结构(2019-nCoV RBD-ACE2),结果显示,预测的结构与SARS病毒RBD-ACE2的晶体结构一致,文中也通过结合位点的分析阐述了两者结构一致的原因。该研究中预测的结构与稍后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清华大学、西湖大学的三个独立团队于2月21日公布的新冠病毒RBD-ACE2晶体结构相符,比较显示,如果排除RBD上的柔性片段(475-487),预测的结构与实验晶体结构之间的界面RMSD约为0.5?,说明了预测的结构的准确性。
新冠病毒RBD和人类ACE2受体的蛋白质-蛋白质对接结果。(A)预测的新冠病毒RBD-ACE2复合物结构(洋红色和蓝色)与SARS病毒RBD-ACE2实验晶体结构(绿色和红色)的比较。(B)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的RBD上的结合位点残基,其中新冠病毒RBD上的疏水残基用红色显示。(C)新冠病毒(2019-nCoV)和SARS病毒(SARS-CoV)的部分刺突蛋白序列比对,其中RBD残基以黄色突出显示,而结合位点的残基以洋红色突出显示。
基于预测结构,团队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新冠病毒RBD-ACE2和SARS病毒RBD-ACE2两个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结果显示,新冠病毒RBD-ACE2的结合自由能为-50.43kcal/mol,而SARS病毒RBD-ACE2的结合自由能为-36.75kcal/mol,表明新冠病毒与ACE2的结合比SARS病毒与ACE2的结合要强得多,与近期的实验结果以及目前疫情所反映出的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的事实一致。
考虑到冠状病毒的刺突糖蛋白对病毒的活性和宿主感染的关键作用,团队又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自由能比SARS病毒刺突蛋白的自由能要低得多,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比SARS病毒刺突蛋白更稳定,这有可能为新冠病毒的高传染力提供解释。同时,分子动力学模拟还表明,新冠病毒的RBD比SARS病毒的RBD具有更高的柔性,特别是位于结合位点附近的一段回环(Loop,470-490)。由于蛋白质的柔性直接与其构象熵相关,进而影响RBD-ACE2的结合自由能,因此,可以预料,新冠病毒与ACE2的结合比SARS病毒与ACE2的结合对温度更为敏感,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上升,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病毒的传染性要下降地快,这个结果对于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有一定的参考。
RBD蛋白的柔性分析。(A)10ns MD模拟的50条新冠病毒RBD蛋白代表轨迹,其中椭圆环中部分代表高度柔性区域(残基470-490)。(B)10ns MD模拟的50条SARS病毒RBD蛋白代表轨迹。(C)新冠病毒(2019-nCoV)和SARS病毒(SARS-CoV)RBD的残基RMSFs,其中残基编号来源于新冠病毒RBD,然后SARS病毒RBD的数据根据序列比对来与新冠病毒的数据对齐。
华中大物理学院生物物理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分子建模和结合自由能预测研究,在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以及核酸的结构预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开发了一系列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和核酸结构预测平台,其中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算法HDOCK在国际蛋白质相互作用权威双盲评测CAPRI中一直名列前茅,2018年在第13届CASP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权威竞赛的冷冻电镜复合物结构预测中排名第一,2019年在第7届CAPRI会议总结评估的服务器评测中名列第一,这些研究基础为团队开展新冠病毒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物理学院生物物理团队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相关推荐
- 我校与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 线上推进会
- 首届行为公共管理学国际研讨会召开
- 百年征程心向党 喻园奋进铸辉煌学生社区展示活动落幕
- 我校22项目获立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我校参加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
- 我校多项党建成果在全国全省评审中获表彰
- 李元桂:始于初心 臻于匠心
- 校领导调研自动化学院科研平台学科建设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同一堂思政课 同一份爱国情
- 【2020运动会】学生田赛:既是竞技,又是游戏
- 【管院40年】管理学院捐赠仪式暨校友导师聘任仪式举行
- 《塑造讲好中国故事的华中大品牌》获评为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推广案例
- 【抗击新型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北加州校友会再次协助! Direct Relief跨洋支援2.7吨医疗物资
- 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论证会举行
- 【盘点2019】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积极谋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3所附属学校获评区年度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 校侨联在中国侨联推进全国高校侨联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 李德群:怀念导师肖景容教授
- 【战疫·基层事记】计算机学院辅导员专题学习会举行
- “三好学生标兵”终评展示暨优秀学子故事分享会举行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