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桂:始于初心 臻于匠心
在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这样一位老教授,196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并留校任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多年来,她把热血和青春全部洒在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上。她就是“协和荣誉名医”——李元桂。
大爱无疆 援阿两年
1978年,李元桂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加中国援阿尔及利亚的国际医疗队。当时,她的一对儿女才六、七岁。在家庭和工作的两难抉择中,她毅然选择前往阿尔及利亚,一待就是两年。
李元桂回忆道:“援阿期间,因宗教信仰等原因,男女患者分病区住院治疗,而援阿女内科医生极少,我需要单独负责一个病区近40位女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工作强度和压力相当大。”最终,她以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获得阿方院领导和患者的信赖。198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访问阿尔及利亚时,李元桂被选为陈慕华副总理访阿期间医疗保健医生。回国后,李元桂又带着学生,把这份大爱洒向省内外无数个缺医少药的地区。她多次前往基层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将国内外先进的学科新理念、新业务、新技术新带入基层,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
李元桂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组织领导并参与武汉市“哮喘之家”的筹建及各项工作,受到同行和广大哮喘病友的一致好评。
精湛医术 推动学科发展
李元桂教授一生致力于呼吸病学事业,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多次为疑难患者明确诊断,深受患者爱戴。李教授在任职大内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期间,带领全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在创三甲、创十佳和百家医院等活动评选中连获佳绩。呼吸内科连续8年被评为全院先进科室,多次受到院方表扬。李教授个人多次被评为附属协和医院、我校同济医学院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先进医疗主任,荣获市卫生局优质服务先进工作者、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凭借在内科、呼吸学科的高深造诣,李教授历任第三届中国防痨协会理事、武汉医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支管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实用肺科杂志》和《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委等职。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0余年,李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出席国内外呼吸病学术研讨会。她积极搭建协和医院与各学会、各医院之间互通的桥梁,促进协和医院呼吸专科的学科建设。
慎思笃行 率先垂范
敢为人先,做国内没人做过的研究,只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李元桂教授指导研究生开展肺纤维化的系列研究,在国内最早发现了基质金属蛋白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并对川芎、己酮可可碱等几种有应用前景的药物开展了抗纤维化机制研究。李教授所带领的科室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手持定量吸入激素治疗哮喘的单位之一,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哮喘恶化和急性发作的几率。她积极推广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肺部感染的确诊率。李教授对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提出了使用小剂量肝素辅助治疗肺心病的方法。
甘做人梯终不悔 润物无声春满园
李元桂教授在繁忙工作之余,仍然尽心尽力指导学生临床诊疗、科研论文撰写。从临床到科研,她总是循循善诱,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一批批呼吸医学人才,是一位令人敬爱的好老师。
呼吸内科2000届硕士生毕业答辩,李元桂教授(中)
她教过的学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我国呼吸学界的精英和骨干。现任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马万里教授就是李元桂教授的学生之一,在协和医院155周年院庆时,师徒二人分别获评“协和荣誉名医”和“协和名医—卓越医师”。
同获协和名医称号后,李元桂教授(左)与学生的合影
致知力行 踵事增华
退休后,李元桂教授仍心系患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门诊工作。凡是她诊治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大医精诚,杏林春暖”。李教授用一颗热爱医学的拳拳之心浇灌生命,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协和呼吸人。
无论是援外医疗队、扶贫巡回医疗队、抗洪救灾医疗队,还是抗击非典、新冠肺炎,以李教授为代表的协和呼吸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也践行着“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精神,传承初心使命,肩负责任担当,冲在保卫人民健康的最前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李元桂:始于初心 臻于匠心
相关推荐
-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度智库工作会议召开
- 生命学院杨祥良教授、李子福教授提出高压氧赋能实体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 校纪委开展2021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专项检查
- 我校学子在教育部港澳台学生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 《中国社会科学》刊发法学院熊琦教授著作权研究最新进展
- 【HUST党史故事】朱民亲:老红军的革命情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复杂系统与管理”重大研究计划立项建议研讨会召开
- 【盘点2019】学生工作部: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校纪委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 简单阳光 校学生会成立临时团支部
- 我校荣获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单位
-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我校组织武汉赛区团队获突破性成绩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华中科技大学四川校友会和“我在”志愿者团队组织募捐27吨新鲜蔬菜
- 出版社两本科技著作入选2019年出版百种科技新书
- 《自然·通讯》刊发材料学院徐鸣教授研究成果
-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辛有志扶贫助学(华中科技大学)专项基金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 2020级本科新生来了 校领导看望报到学子
- 【抗击新型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同济附小:全员行动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两位教师、多种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 首期国际学生创新创业线上分享会聚焦在华创业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