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李桓英获“时代楷模”称号
新闻网讯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李桓英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李桓英1921年8月生于北京,1939年考入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收到喜讯后,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时间向校友李桓英送上贺信表示祝贺。
2019年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代表曾赴京看望老人,李桓英见到母校的代表,心情无比激动和高兴。她说“母校来看我,是我最大的荣誉!”
图为2019年,医学院代表与李桓英合影。
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45年,李桓英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攻读细菌与公共卫生硕士。1950年,年仅29岁的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
在世卫组织工作的7年里,李桓英的内心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一个人的归属问题。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回国的新闻,更是带给她很大的触动。一个愿望在她心里愈发强烈: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国人,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7年任期结束,李桓英拒绝了世卫组织的续约,瞒着已在美国定居的父母和家人,只身一人辗转多国,终于在1958年回到祖国。回忆起当初的选择,李桓英说:“联合国待遇再高,美国的生活再好,人,不是靠金钱活着的。”
恐惧不是个事儿
回国后,李桓英一直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1978年,李桓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与麻风病结缘。
麻风病,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古老传染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便极易发生畸形和残疾。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有数以万计的人遭受着麻风病的折磨。当被问及直面麻风病人是否会恐惧时,李桓英说:“我们做医生的没有恐惧,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
在云南省勐腊县罗索河对岸,聚集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村庄。这些村庄长期与世隔绝,只有乘船横渡才能够到达。然而这些地方并不是世外桃源,当地人避之不及,因为这里生活着患有麻风病的人。
1979年3月,李桓英第一次走进这些村庄,村民们自觉地与她保持着距离。为了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能够治好麻风病的信心和决心,李桓英主动与他们握手、拥抱,还仔细查看他们皮肤溃烂流脓的地方。
就在这次麻风村之行后,李桓英立下承诺:倾尽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华和精力,为麻风患者驱逐病魔!
我每年都要来
1983年的春天,李桓英再次从北京出发,来到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村,并在这里建立“短程联合化疗”试点。就这样,李桓英把实验室搬到了麻风村,每天把药送到患者手上,亲眼看着他们服下。
可意外却发生了。服药后,患者皮损加重,皮肤着色、小便颜色也红了……村民们慌了,纷纷把药扔进了水里。李桓英知道这是药物治疗的正常现象,便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拍着胸脯向村民保证:“我每年都来,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药。”
日子一天天过去,按时服药的村民麻风病症状逐渐消退。
1985年,当李桓英重返麻风村,眼前的景象让她至今难以忘怀。村里的患者全部治愈,“短程联合化疗”完全达到预期效果。1990年4月13日是这一年的泼水节,麻风村有了新的名字——“曼喃醒村”,傣语中意为新生。
四十年来,李桓英跑遍云、贵、川,几乎每个麻风村都有她的匆匆步履。在偏僻难行的深山里,李桓英曾数次遭遇车祸、翻船,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身上伤痕累累。
还有一些麻风村几乎没有路可走,李桓英只能身体倒悬在河面上坐索道过去。直到94岁,李桓英仍在云南一线奔走。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推广了李桓英的联合化疗经验。70多年间,在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下,麻风病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
以党员的身份奋斗终身
“我回国不后悔,麻风干一辈子不后悔,但是如果不入党,我可能会很后悔!”2016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党委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人是已95岁高龄的李桓英。她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事业奋斗终身!”
2016年12月27日,满头银发的李桓英高举着右拳,站在一群年轻的新党员中间,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党徽微笑着说:“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我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鲜红的党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校友李桓英获“时代楷模”称号
相关推荐
- 民革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获民革省委会多项表彰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土木学院师生齐心 多项工作同步展开
- 我校举办2020届毕业生秋季供需见面会
- 生命学院罗亮、孟凡玲课题组在DNA检测中取得新进展
- 欧阳康:社会认识论——站在哲学理论发展与当代人类实践的交汇点上
- 化学与化工学院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斩获佳绩
-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 药学院召开研究生导师培训会
- 电信学院举办研究生党员骨干学习培训会
- 2021华中科技大学足球球联赛开幕
- 尤政调研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 【迎百年 学党史】基础医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5.25”心理健康教育月为师生心灵护航
- 我校10学者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 “新工科视角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在我校启动
- 人文学院军队文职岗就职经验分享会举行
- 王艳玲来校调研校园实体书店建设
- 中国电科院来校洽谈新型电力系统项目合作
- 我校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驰援河南
- 电信学院召开“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启动会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