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康:社会认识论——站在哲学理论发展与当代人类实践的交汇点上
新闻网讯(通讯员赵贝斯特)11月30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召开。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当选为首任会长,欧阳康教授及其团队在社会认识论领域辛勤耕耘三十余年,培养了大批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硕士,已在跨学科学术研究、实践对策应用、国际学术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颇具规模、充满活力的学术创新团队。最近几年,欧阳康教授带领其团队积极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成果。本次会议期间,对欧阳康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欧阳教授您好!很荣幸可以在这里对您进行专访。首先,可以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您的社会认识论研究的缘起和历程吗?
欧阳康:我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始于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1988年,我撰写的博士论文《社会认识论导论》通过论文答辩,并于199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也开启了中国的社会认识论研究。30多年来,随着硕士生、博士生与博士后等不断加入,我们逐步形成、壮大了社会认识论研究团队,就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变迁中的诸多重大问题持续开展系列研究,先后撰写了50余篇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出站报告,以及诸多相关专题系列学术论文。这期间,我们对于社会认识论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由比较表象到比较深入的发展过程。相应地,社会认识论研究和教学也形成了五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研究阶段:社会认识论导论、社会认识方法论、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具体的社会认识论专题研究和国家治理专题研究。
记者:您认为社会认识论研究对我们有何重大意义呢?
欧阳康:简单来说,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哲学学说,它以人们认识社会的活动为对象,力图揭示社会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质、特点和规律,探索其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是一个复杂宽广的研究领域,它既是对认识论的深化,也是对社会历史观的拓展,是将认识论研究与社会历史问题结合起来的积极尝试。社会认识论以探究人类的认识和自我认识之谜为己任,以提高人们认识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合理性为直接目标,意在提高人类实践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我们认为,社会认识论是发展社会历史观的客观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在“自然历史过程”,“自主创造过程”和“自我意识过程”统一中深化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这样,我们就在社会认识论的建构与社会历史观的发展之间找到了契合点。从理论的角度看,社会认识论问题的提出是对于哲学尤其认识论发展前景的一种积极展望,也是对于过往哲学认识论研究不足之处的一种补充;从现实的角度看,开展社会认识论研究也是当代人类实践合理化发展的特别呼唤。
记者:您认为当前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将会、以及应该往何处发展呢?
欧阳康: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化中,新时代的社会认识也面临着全新挑战。第一,社会的自然基础正在极大拓展,一个大自然与大社会深刻融汇互动的自然生态—人—社会大系统正在形成。第二,社会的空间内涵正在极大拓宽,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风范的多元文化大社会正在形成。第三,社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正在极大改变,一种以新型信息系统为纽带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形成。第四,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节奏正在发生着极大变化,一个以加速度运行作为常态的新社会运动正在形成。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极度复杂的新时代、新世界和新社会。要自觉学习运用复杂性的思维和方法,充分认识新时代社会认识系统中主客体之间通过现代中介而构成的自我相关与自相缠绕,充分认识社会利益纠葛与价值取向分化对于主体认识活动的多维牵引作用,充分认识社会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与对于认知正义的可能影响,努力探索社会认识的科学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应当从对象、视域、焦点和功能等多种角度加以拓展:第一,在更加广阔和更加综合的含义上理解“社会”;第二,在更加多样和更加复合的意义上理解“社会认识”;第三,要更加自觉和有效地聚焦于“社会的复杂性”;第四,要更加着力于提高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促进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欧阳康:社会认识论——站在哲学理论发展与当代人类实践的交汇点上
相关推荐
- 经济学院18级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关注疫情后中国新政策施行成效及民生发展
- 【科学前沿】《糖尿病医疗》刊发附属梨园医院金肆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 生命学院王晨辉教授团队发现RNF186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
- 【HUST党史故事】刘崑山:百岁老人的历史性贡献
- 我校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 我校与东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防汛抗洪 水电师生在行动
- 李德群:怀念导师肖景容教授
- 主校区本科生校园地举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签订仪式
- 【互联网+获奖团队】中国草变致富宝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 我校在“杰瑞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突破性优异成绩
- 生命学院李子福杨祥良课题组首次阐述纳米药物力学性能在抗肿瘤药物靶向输送“五得”原则中的重要作用
- 【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校友打造一生牵挂的温馨家园
- 生命学院宁康教授团队在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塑性研究方面获突破性进展
- 我校联合承办第十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
- 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数字治理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高端论坛
- 罗小兵教授课题组在量子点白光LED热管理领域取得新进展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校党委举办主题教育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报告会
- 管理学院杨治教授获评“2021年度商科教育领军人物”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