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而生 向海图强——写在哈工大(威海)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之即
因海而生 向海图强
——写在哈工大(威海)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之即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即将跨入新百年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威海校区着眼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海洋强省建设重大需求,按照“一二三四”特色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决定成立多学科优势聚合的一流高水平特色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新成立的海洋工程学院是由原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和土木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将依托哈工大雄厚的工科实力和人才优势,集成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三个一级学科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哈工大实力品牌的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工程学院”。
基础扎实优势聚合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威海校区建校初期,历经机械教研室、机械工程系、船舶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等发展变革。目前涵盖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机械工程学科和土木工程学科分别为“A+”和“A”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双一流建设资金重点资助。学院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6个省级实验室或协同创新中心及5个院士或长江学者领衔的研究中心(研究所)。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经过多年持续创新发展,在海洋潮流能发电装置、海上浮台、工业机器人及水下机器人、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力学分析、海上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技术、智能制造等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主持纵横项目15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 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工程研究专项等重大课题。参与国家科技重大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台山EPR核电站、G20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多项重大工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民用航空局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学院始终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国内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本领过硬的工程技术与研发人员。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智能艇船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种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0余项。学生升学率超过35%,出国率10%以上,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生参加科技比赛
优化布局初具规模
新成立的海洋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制图教学部、力学教学部、实验中心及工程训练中心七个教学单位。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及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三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校本部共享机械工程与土木工程学科博士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蔡鹤皋、沈世钊、谢礼立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立宁、李惠等一批知名专家指导学科建设。
上排左右分别为杜善义院士、蔡鹤皋院士,下排左右分别为沈世钊院士、谢礼立院士
学院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教授22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5,硕士生导师37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85%。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哈工大教学带头人2人。拥有装备发展部先进制造技术专家组专家1人、军委科技委空天动力技术专家组专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项目指南编制专家1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系统副总工程师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人,并有多名行业领域国家级专家。在校本科生1765人,硕士研究生133人,博士研究生27人。
2016年6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正式揭牌
海洋工程学院和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同步运行。哈工大唯一在执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于2020年秋季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成绩合格后将获得哈工大和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双方的学位证书。学院聘请英国知名船海工程专家阿提拉·因赛斯克(Atilla Incecik)教授任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院长。聘有美国密歇根大学董平沙教授、伊利诺伊大学Biography教授、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周培林教授、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柴淑红教授、韩国KIM教授等一批船海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定期来院授课。全职引进的乌克兰技术科学院联合会成员谢尔盖·比什涅夫教授获批山东省政府“外专双百计划”人才项目。
高端定位目标一流
面向海洋强国,培育国之英才。新学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加强和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哈工大规格的教学名师、教学带头人及教学骨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技术扎实、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与复合型领军人才。
“拖曳水池与综合水池”效果图
未来五年,是学院凝练方向、搭建平台、夯实基础的蓄力阶段,按照校区“一二三四” 特色发展战略布局,力争建成与哈工大工科地位相适应的特色学科。学院将建好用好“拖曳水池与综合水池”教学与科研平台,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在特种船舶、海洋智能装备、海洋工程结构、机器人领域打造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引培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形成多支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项目,取得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未来十年,是学院重点突破、整体跟进、厚积薄发的跃升阶段,紧跟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步伐,力争建成海洋工程国际一流学科。持续凝炼学科发展方向,打造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扶持创新拔尖领军人才,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培育国家级科技奖项,取得若干重大创新成果。
学院将积极协同一校三区相关涉海学科,努力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具有哈工大特质的“大海洋”战略品牌,为国家海洋科技事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学院,新机遇;新发展,新征程。肩负着哈工大进军海洋事业的海洋工程学院,已经在哈工大新百年新征程上蓄势待发,学院2000多名师生员工也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扬帆启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因海而生 向海图强——写在哈工大(威海)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之即
相关推荐
- 姜波参加信息学院教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 山东省副省长于国安一行来校调研
- 凤凰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徐晓飞校长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线研讨会并做报告
- 校区第十六届老年运动会举行
- 太空返回-哈工大一校三区土壤在威海校区培育“问天树”及“学子松”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领导一行来校调研
- 威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闫剑波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区走访调研
- 我校学子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 校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 【战“疫”·网课】双语混合式教学助电子封装专业走向国际化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委教师工作部举办第三次师德师风培训活动
- 市高区科技局局长蒋延传一行来校区调研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徐晓飞校长与船舶学生党支部谈“初心与使命”
- 校区召开规划重点项目推进会
-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副司长于国斌一行来访
- 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佟庆平来访
- 致女教职工的一封信
- 哈工大(威海)第四届三次“双代会”召开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黄铠来校区做学术报告
- “疫”不容辞 辅导员仲惟嘉的暖心“云守护”
新闻公告
-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哈工大宣讲团首场宣讲会举行 06-30
- 徐晓飞校长为校办党支部讲授专题微党课 06-30
- 海空天立体观测技术实验大楼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06-30
- 校区召开党外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会 06-28
- 威海校区召开第63次学位分委会 06-26
- 哈工大(威海)历史上的六月 06-25
- 从哈工大走出全国首批新工科毕业生 06-24
高考招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8年招生计划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6年本科招生计划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