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网课】双语混合式教学助电子封装专业走向国际化
“微电子制造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封装专业大三学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深入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也是当前我国打破行业国际封锁、自主发展半导体制造业、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关键性专业教育课程之一。授课教师李宇杰教授2004年申请“洪堡学者”赴德国乌尔姆大学从事研究,2011年回国后来我校区工作,现为电子封装技术系学术带头人。
自2011年教授这门课以来,李宇杰就一直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基本都能跟得上进度。”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李宇杰这样说,“未来国家发展需要有国际水平的人才,不止要专业基础过硬,还要有国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2020年春季学期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始大规模线上教学,李宇杰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开始尝试双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借助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微电子工艺”慕课课程资源,建立异步SPOC,采用“线上自学SPOC中文课程+在线课堂全英文研讨与练习+课后同伴式线上学习”的教学模式。
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微电子工艺”慕课为国家精品课程,包含完整的知识点粒度的相关教学视频,能够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知识讲解。李宇杰利用慕课课程资源自建SPOC,将全英文的练习、测试、课件等相关资源集成到SPOC中,建立起异步SPOC。李宇杰表示,“采用全英文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本课程的难点,中文慕课课程资源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全英文专业课程的理解程度。”
SPOC课程首页
在线课堂采用“引导式练习—关键知识点研讨和讲解—重点问题随堂练习”的模式进行,引导式练习和随堂练习均借用“慕课堂”开展,课上研讨和讲解借助“腾讯会议”开展,学生可随时通过“腾讯会议”的“聊天”功能提出或回答问题。李宇杰表示,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互动,对学生的讨论和互评中出现的对知识点的理解偏差给予及时地讲解和纠正,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做到及时回复,对教师而言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对学生而言就比较有利。
课堂上,大量的讨论和思考题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兴趣,讨论区学生的发言都非常积极;开放式和互评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随时看到自己和他人学习的差距,激发他们挑战难点知识的斗志,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课堂结束后经常会有学生留下来提问并与教师展开进一步讨论,举一反三,表现出比线下课堂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的出勤率也非常高,一直保持100%,没有缺席或迟到的现象。
周彦百同学接受采访时讲到,网络课堂上因缺乏氛围而容易走神,必须时刻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才能与老师的讲解速度同步。“不过,惊喜也源于线上教学,互评作业中我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优秀思考,解答我困惑的同时,也点出了我的误区,更增进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外,线上教学也让我发现了浩渺的在线资源,善加利用想必可以查缺补漏乃至锦上添花。”
开课三周以来学生观看SPOC视频及参加讨论等各项学习活动
在线课堂上李宇杰全英文习题、全英文课件和全英文讲解,引导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回顾、深入学习和探讨,打破了学生的语言障碍和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恐惧心理。“课堂上我全程讲英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采用英文或中文发言,但事实上部分学生会主动选择采用英文进行语音交流,而在‘聊天’区的发言则既有英文也有中文。”
梁堃同学在采访中表示,“在刚接触全英文的课堂环境时,我多少有些不适应,课上听到某些生词时会一头雾水,但通过课前预习以及20多个课时的不断积累,语言方面的困难已基本得到解决。正是通过全英文的教学,外文文献的阅读现在也变得更加容易。”
在线课堂语音及“聊天”方式讨论
在线教学一个多月来,李宇杰一直在摸索中深入挖掘在线教学的优点:学生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或个人电脑,随时随地开展课前自学和课后互评讨论,并能非常直观地看到老师的评语和同学们发表的各种看法,通过相互学习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方便地通过SPOC和慕课堂记录的学生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于每道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研讨和讲解的重点;每周教师通过SPOC“公告”向学生通报下周的学习重点、上周的学情概况等,引导学生合理地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并针对习题中的错误开展有针对性地学习;利用SPOC和慕课的学情统计功能,通过对各种基础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型,评估教学质量,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线课堂练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灌输式教与被动式学’的模式,营造出以教为引导、以学为主体、以思考为动力、以表达为手段的课堂氛围。”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们对这种智能教学与学习方式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李宇杰说,对于具有鲜明国际化特征的电子封装专业以及半导体行业来说,双语混合式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专业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记者 张玉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网课】双语混合式教学助电子封装专业走向国际化
相关推荐
- 曲世友副校长一行在北京与校友座谈
- “疫”起担当——辅导员冯云腾将心比心与你共战“疫
- 解好就业“三道题” 海洋学院“亮成绩”
- 副校长曲世友教授一行走进南京重点中学做招生宣传
- 新百年 新征程 《光明日报》刊发校长周玉署名文章 解读哈工大育人特色
- 校区举行离退休党总支成立大会
- 徐晓飞校长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四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 【决策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 【战“疫”·特稿】哈工大(威海)“云课堂”今日“满月”
- 省工程咨询院调研组来创新创业园调研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 爱心捐赠防疫物资 助力学校抗击疫情
- 海空天立体对海观测技术实验大楼竣工
- 【疫情防控】关注留校学子 共度战“疫”难关
- 哈工大一校三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 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威海校区
- 四地共建友好书院启动仪式在“云”端举行 共同探索理工科学生培养书院新模式
- 威建集团捐赠150万元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区发展建设
- 走好哈工大新百年新长征路 学校召开党委全体(扩大)会议暨2020年发展战略研讨会
- 习近平: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 【学术交流】山东计算机学会2019网络空间安全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召开
新闻公告
-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哈工大宣讲团首场宣讲会举行 06-30
- 徐晓飞校长为校办党支部讲授专题微党课 06-30
- 海空天立体观测技术实验大楼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06-30
- 校区召开党外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会 06-28
- 威海校区召开第63次学位分委会 06-26
- 哈工大(威海)历史上的六月 06-25
- 从哈工大走出全国首批新工科毕业生 06-24
高考招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8年招生计划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6年本科招生计划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