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年 新征程 《光明日报》刊发校长周玉署名文章 解读哈工大育人特色
哈工大报讯(综合/文)5月10日,《光明日报》07版整版报道哈工大育人特色,其中,校长周玉署名文章《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培养创新人才》全文刊发,具体如下。
【强国密码】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像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这样的鲜活案例有很多,年轻的学子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而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哈工大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理念,坚持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科教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特色的集中体现和落地见效。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刚刚回到新中国怀抱的哈工大,承担着推动我国旧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重任。哈工大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学科专业方向,扩大院系与专业规模,在推动区域经济和国家工业体系完善中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极大地满足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20世纪60年代,哈工大先后与107个工厂协作完成了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被时任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赞誉为“厂校协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
改革开放之后,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哈工大主动立足航天、服务国防,于1987年成立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并逐步打造形成了多学科相互融合、共同服务航天事业的“大航天”格局,数百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领域,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等多个奖项,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航天领域的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
哈工大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大学根本任务和教师第一要务”的理念,要求每位教师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驱动自身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既要潜心科研、写好论文、出好成果,也不能忘记“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是为了把人才培养工作做得更好”的初心,履行好培养人才和弘扬传统的使命。
哈工大坚持教学和科研双轮驱动,加强“在做中学”和“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机制建设,把教学和科研作为驱动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的“两个轮子”,让教学和科研这“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态势,推进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把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时植入教学内容中,逐渐完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实践育人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科研实践中培育人才
哈工大倡导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在真刀实枪的科研实践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了覆盖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育人体系,持续推动学校高水平科研优势向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持续转化。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就是哈工大科研实践育人特色的集中反映。
为了让这样的年轻团队在哈工大不断涌现,哈工大在推动科研实践育人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是引领学生始终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立志成才。充分发挥“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特色优势,持续优化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将国家重大课题分解成为“磨刀”“练兵”的学生实践课题,让学生在“真刀实枪”中练就过硬本领、找准成才方向,反复打磨“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思想之刃,推动更多学子自觉将个人成才方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是持续完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围绕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成长关键点,构建了从大一年度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大学四年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尽早进实验室,成为课题组的初级成员,搭上科研的快车。
三是打造更多助推学子成才的创新创业优质平台。为了助推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成长成才,哈工大紧紧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使命,坚持政产学研密切联动、创新创业要素不分散、教师科研创业不断链、学生学业创业不分离的原则,将技术逻辑、资本逻辑和市场逻辑有效对接融合,协同省市建设了沿地铁1号线、环哈工大的“一带一圈”创新创业园区。
令人欣慰的是,像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一样的优秀团队和学子在哈工大不断涌现:90后创业大学生冷晓琨已经成长为顶尖机器人公司董事长,刚刚博士毕业留校的万龙带领的创业企业万洲焊接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大学生李蕴洲创业两年已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与青少年机器人教育领域占据了稳定规模的市场……
6月7日,哈工大将迎来百年华诞。哈工大的办学特色是在漫长的办学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是历代师生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决定着哈工大办学的品位、层次和规格,更决定着哈工大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哈工大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坚守自身的办学特色。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将继续坚守、传承与国家重大战略同行同向、密切互动的“规格”与“功夫”,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创造新的辉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周玉,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报道截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百年 新征程 《光明日报》刊发校长周玉署名文章 解读哈工大育人特色
相关推荐
- 用“思政+艺术”打造别样的红色党课
- 校区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会议
- 哈工大(威海)2019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启动
- 哈工大小卫星团队十年磨一剑 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 天帆智能无人艇参加202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日大会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船舶学院:支部党员进车间 交心交友交答卷
- 【决策部署】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副主任云晓春来访
- 桃苑小区专家公寓21号楼主体顺利封顶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离退休党总支举行纪念徽章佩戴仪式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网站今日上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上任
- 市高区科技局局长蒋延传一行来校区调研
- “英雄?倩影?铁阵?男神”——运动会精彩看点集锦
- 抗击疫情见真情 哈工大各地校友捐资60万助困
- 战“疫”中的研究生“导”与“学”
- 致湖北同学的一封信
- 哈工大(威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召开
- 校区举办2019年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
- 校区在“2019年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峰会”上获得多项表彰
新闻公告
-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哈工大宣讲团首场宣讲会举行 06-30
- 徐晓飞校长为校办党支部讲授专题微党课 06-30
- 海空天立体观测技术实验大楼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06-30
- 校区召开党外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座谈会 06-28
- 威海校区召开第63次学位分委会 06-26
- 哈工大(威海)历史上的六月 06-25
- 从哈工大走出全国首批新工科毕业生 06-24
高考招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8年招生计划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6年本科招生计划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