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主页

哈深学子三下乡:“云”聚五地智慧,共助城乡防疫

2020-08-30 0 新闻公告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新闻网

【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 宣】(建筑学院杨腾越、魏榕、陈梦佳、金嘉怡/文、图)

8月3日至8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新木匠”调研队通过“云组队”方式分别在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梅州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开展防疫措施及群众心理调研,希望凝聚各地智慧,共助城乡防疫。调研队由队长杨腾越和队员魏榕、陈梦佳、金嘉怡组成,调研活动在建筑学院指导老师林晓玲的带领下开展。

实地调查,了解城乡防疫现状

8月4日至8月9日,队员们依据具体情况自主安排出行计划,通过历史溯源、拍照观察、街头采访等方式在各自所在的区域开展防疫相关的调研。

在城市(深圳、东莞、杭州、南昌),队员们实地走访了大量住宅区、商业区、城市公交系统等日常人流量较大,防疫压力较大的城市公共场所,并针对注意到的一些防疫漏洞提出建议。由于防疫工作已逐渐进入常态化阶段,部分住宅区已经不采取严格的测体温、出入登记等措施;多数商业区除测体温或检查电子健康码外,也无佩戴口罩、限制人数等强制措施;在地铁、公交和医院,防疫要求相对是最严格的,需要测体温、佩戴口罩(杭州需要检查电子健康码),医院还要核验患者身份和近期活动区域或进行核酸检测。在小区中,抽样观察并统计数据,选择有设置洗手盆的儿童娱乐区进行蹲点观察,主要观察居民洗手人次。走访东莞周边四个小区和松山湖风景区,对比防疫措施和居民心态。负责城市调研的队员结合专业知识,在实地走访后,制作了商业区的建筑体块模型,并分析了该区域的人群流线与聚集情况。同时,深入社区,面向儿童及老人开展宣讲

在乡村(梅州),队员发现防疫措施较多、较严格的地方为乡村集市,但在这种自发聚集的露天集市上,商贩流动性强,经常能看到批量售卖活禽活畜的商贩,通过对当地人的随机采访,队员体会到乡村“相对封闭”、“熟人社会”的特点,也因此打消了部分疑虑。

多样访谈,探询各地群众心理

8月11日至8月15日,队员们在街头随机采访的基础上,提前联系了部分采访对象进行专门采访,这其中既有门卫保安,也有医生护士,还有疫情期间前往澳大利亚求学、现已回国的大学生。

通过与海外留学生的交流,队员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国情、疫情等各种情况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防疫情况不同,但采取的防疫措施基本类似,不论是在中国本土还是在海外的中国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视程度都相对比较高,个人防护也都做得比较好,不过在疫情期间也相对更容易紧张、焦虑。

杭州市浙医二院的护士表示:“出现无症状患者,大家会紧张这很正常,但希望大家放心,作为浙江的标杆医院之一,我们的操作都是非常严谨规范的,我对我们医院非常有信心。”,南昌市三三四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也提到:“前期疫情封锁对群众的心理健康影响还是挺大的,毕竟这次新冠比十几年前的非典更加严重,人心惶惶的局面持续了很久。我们能做的就是让群众相信医院,相信政府,相信国家。”

智慧结合,促进城乡优势互补

城市人口密度高,人流量大,人与人之间相对陌生;而乡村人口基数小,人口流动少,家家都是熟人。城乡之间的差异使得城乡防疫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且防疫措施也有一定区别。8月16日,在线上汇报调研成果后,队员们共同完成了本次防疫调研的实践报告,对比了不同城市的防疫情况对比及城乡情况对比,并策划了下一步的防疫宣传工作。

在城市的队员们吸取乡村的熟人经验,走进社区活动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发起了社区宣传防疫;在乡村的队员则借鉴城市的管理措施,呼吁村民们自发管理登记。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团队将所得成果凝练为八个字,即“智慧结合,优势互补“。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助力城市与乡村取得更好的防疫效果。

进入后疫情时期,各地新冠肺炎态势有所缓和,大多数人的紧张心理渐渐淡去,商业区的活力开始恢复。新冠疫情近期可能将一直存在,防疫常态化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在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公共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快乐放松地生活。同时,经过此次城乡互补调研实践,我们认识到乡村经济所受到的疫情冲击与城市有所不同,希望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城市与乡村的防疫智慧如何有机结合,并促进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为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我们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哈深学子三下乡:“云”聚五地智慧,共助城乡防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