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合肥学院合作企业
引言:2020年6月24日,《人民日报》2版报道了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的一家安徽科技型企业。该公司在科研方面攻坚克难、取得突破的背后,离不开一所高校的技术支持。
合肥学院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展项目合作,前期主要以研究设计各种压力,温、湿度工业仪表为主,产品销往国内制药企业。18年高先和教授带领团队与杜威智能建立“微压传感器检测与控制研究室”,主要开展微压差工业生产过程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在19年对微差压变送器进行了算法提升,并开展基于微压差流量方面的研究。疫情发生后高先和团队进一步修改微差压变送器的功能和算法,该款变送器最终成功应用武汉火神山医院。
一家科技型企业另辟市场
跨界,所以跨越
本报记者 游仪
“客户资金链出现问题,延期提货。”“红外测温传感器断货,海外价格涨了近10倍!”
困难,一个接一个,向陈剑云袭来。
紧急联系客户,嘴皮子都快磨破;四处寻找原料,手机打到发烫……这个公司负责人有些忙乱。
订单缩水,前路何在?
危中寻机,转产医疗领域
捐赠指针式微差压计,支援火神山医院差压病房建设;加班加点复工,赶制的设备可用于监控ICU重症监护室、负压救护车等空调的压力,防止交叉感染……
这家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的安徽科技公司,此前在工业领域闻名。原与医疗健康没半点关系,缘何在这个节骨眼上,抛开优势领域,开辟新市场?
“一开始是被迫无奈,没想到却迎来‘柳暗花明’。”陈剑云坦言,自己这家1996年成立的公司,规模不大,生产的多是控制压力、温湿度的工业仪表设备。“受疫情影响,大量订单取消,产品卖不掉,1月底愁得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工业仪表滞销,可当时全国各地隔离病房和负压救护车紧缺。凭着过去为制药行业提供温湿度、压差表等仪器的经验,公司科研团队想到:手术室和药品生产一样,都需要无菌环境,自家设备是否能派上用场?
在陈剑云看来,他们过去常生产的工业仪表,和这次医疗领域急需的压差设备很像:同样是通过读数,调节压强,使病房内外气压出现差异,从而起到塑造无菌环境或抑菌作用。而且公司生产的压差设备,非典时就曾配备到负压病房,这次或许也能起效。
陈剑云果断决定:转产!
模拟环境,加快研发,公司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1月29日,他们生产的第一批100台微差压计捐赠至武汉,用来建设火神山医院。
接到消息的那一刻,陈剑云觉得轻松多了。很快,医疗领域的相关订单纷至沓来。
遭遇退货,如何解决?
攻坚克难,发力科研战场
正在全体员工准备大展身手之际,2月上旬的一个深夜,主管公司生产的徐树森突然接到电话。
“不好了,一批货被退回来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令他措手不及。
巴掌大小,方方正正。徐树森手上这款实现了完全国产化的微差压变送器,被退货了。几年前,该公司和合肥学院联合成立“微压传感器检测与控制实验室”,尝试研发替代国外元器件的产品,疫情前已实现七成。疫情虽然造成国外原材料短缺,但也使他们的研发进程进一步加快。
“工业领域的产品,直接用在医疗领域,加之替换了国外元器件,即使试验多次,仍可能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徐树森说,“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全新的战场。”
原来,过去这款产品用于工业车间压力监测,位置固定,空气洁净。与捐赠到火神山医院的微差压计不同,这款新型的微差压变送器如果用到需要移动的救护车上,难免遭遇路面颠簸、仪表读数不准的情况。不能正确读数,也就无法准确控制车内空气压力,可能产生病菌逃逸的风险。
新的市场,意味着科研的攻坚克难。疫情防控对设备的紧迫需求,更对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徐树森带着10名生产人员,每天工作10个小时,模拟现场、分析原因、检测组装,记不清调试了多少次。5天后,几百台设备的算法全部更新。
“原本应用在工厂里的东西,放在新环境里,就要考虑适应性。”徐树森说,为免除后顾之忧,不仅改动了被退回产品的软件算法,还把寄出的设备召回,免费更新算法再发出。
有了产品,市场在哪?
多方助力,探索平衡发展
除了在医疗领域发力,公司也看到了产品在民用领域的机会。“我们有工业基础,转产可以比较顺利。”陈剑云介绍。3、4月份,一系列消毒杀菌设备研发成功。
有了产品后,开辟新市场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过去以工厂客户为主,这次推出民用消毒杀菌产品,目标市场没半点交叉,不得不从头做起。”陈剑云回忆,4月份,从校园到银行,从高铁到机场,市场团队几乎跑了个遍。因产品太新,企业在民用领域也无名气,初期市场的打开,尤为艰难。
“好在我们一直和高校有合作,他们为我们推荐了客户!”陈剑云激动地说。
困难面前,企业除了自救,也有外界助力。为帮助科技型企业打开市场、寻找资金支持,4月30日,安徽省举办科技成果线上交易会,展示了科技抗疫、抗疫医疗技术、互联网+大健康等5个展区的200多个创新产品。研发聚乳酸项目的企业得到宁波某公司资金支持,两家企业在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项目上达成共识……据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31个项目在会上签约。
“市场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能做的就是依靠技术积累,把握市场动态。”陈剑云认为,主动求变、努力钻研,是他们作为科技型企业,危机中实现跨越的法宝。“过去我们只专注工业领域,现在意识到民用领域的市场前景,我们未来将把传统工业领域的专业产品加以改造,引入新兴民用市场,争取平衡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日报》报道合肥学院合作企业
相关推荐
- 合肥学院领导班子在2020年度省委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 精准扶贫送关爱 走村入户暖人心
- 张思扬为设计学院学生上思政课
- 校纪委召开2021年度第一次扩大会议
- 冲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 全面提升我校党建工作质量
- 我校开展新学期基层团组织工作培训
- 查凯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学生讲授思政课
- 我校开展“教学实验室安全月”活动
- 合肥学院闫朝华、张霞、张宇钢获合肥市表彰
- 第七届合肥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暑期实践活动启动
- 我校召开2020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大会
- 校工会开展女职工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 我校举行2022年离退休干部新春座谈会
-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记设计学院教师党员付珊
- 以军训之名 赴青春之约
- 湖北理工学院来访我校
- 合肥学院开展线上宣传教育活动 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谢海涛调研长江180艺术街区
- 查凯为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
新闻公告
- 王其东检查大学生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及安全生产情况 03-16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中学习研讨会 03-16
- 后勤党员集体植树 美化校园播种希望 03-16
- 我校与招商银行合肥分行举行校企就业合作授牌仪式 03-15
- 我校获批“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03-14
- 阜阳市副市长秦煦来我校调研 03-14
- 我校召开2022届毕业生第一次就业工作推进会 03-14
- 学校与大众中国、大众安徽举行工作会谈 03-14
高考招生
- 合肥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合肥学院2007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08-05
- 合肥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