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材料与冶金学院千字谈:坚持立德树人 夯实发展根基

2020-07-14 0 新闻公告 来源:贵州大学新闻网

五年来,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坚守育人阵地,以强力抓好党建和师生思政工作、培育材冶文化和材冶精神为重要推手,聚焦2个一流学科建设,全方位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取得实效。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引培,有8人在职读博取得学位,引进博士及学科带头人26人(其中特聘岗位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专任教师提升至77%,有海外留学背景23人,每年均有教师赴国外访学。新增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核心专家及省管专家各1人,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6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人,省青年科技奖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五四青年奖章、省优秀教师、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各1人,4人获贵州大学国华奖,2人获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立相关制度,引领教师从偏重科研向同等重视教学和科研转变。五年来,1人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人获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学校教学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1名,举办了院教学技能大赛2次;获批纵向科研项目227项(其中国家级58项),到账经费5253.97万元,横向科研项目65项,到账经费1337.7万元,专利授权175项,知识产权转让1项(200万元),发表SCI论文285篇,其中二区以上77篇;获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分获国内及区域一流学科建设,冶金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人才培养成效凸显。极力推动本科教学“四个回归”,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及团队负责制。学生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奖学金58名,获学校研究生学业特等奖学金55名,在国家级各类竞赛中获一等奖22人,二、三等奖63人,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8项,考入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的学生200余名。

脱贫攻坚和服务地方取得成效。派出1名党员教师到联系点任第一书记2年,获省教育工委表彰;教职工积极捐款捐物,先后深入联系点开展帮扶工作50余人次;学生参与支教扶贫和“博士村长计划”30余人次;派出2名教师到乡镇担任科技副职;近40名教师参与“三区”服务,通过解决村级企业难题、带动附近村民就业加快脱贫进程。

未来五年,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博士学位者占比达85%~90%;有针对性加强培育,在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力度,大幅提升四、六级过级率和考研率,重大专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力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内一流学科达到Bˉ以上,冶金工程区域一流学科达到C以上,力争成功申报冶金工程博士点。

文字:材料与冶金学院党委书记 胡环宇

编辑:吴羿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材料与冶金学院千字谈:坚持立德树人 夯实发展根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