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法学院:党委组织学生从专业角度学习两会精神

2020-06-02 0 新闻公告 来源:福州大学新闻网

新闻中心讯/5月28日下午,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2020年全国两会圆满结束。法学院党委自两会开幕起就积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全程关注两会,从专业角度就两会热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2017级研究生陈月萍: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我们应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上“有希望,有信心”这六个字,这是对时局的理性认识,更是来自中央对于已经制定和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对于科学把握形势、深化改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完全彰显了中国特色、时代特色,人民特色。

2018级研究生钟倩楠:本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对我国法治事业的建设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全文共7编,1260条,涉及到公民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众多重要权利,这都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与人民权利的最好体现,我相信,这样一部统一而规范的民法典,必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2019级研究生曾智昕:最令我振奋的是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直以来,编纂一部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生产经营,都与民法息息相关。此次《民法典》的三大亮点在于,为人权保护加成,为家庭和睦助力,为社会治安赋能,其对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级法学本科生林子淇:两会召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担负使命、集思广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在这次非同寻常的两会上高度统一,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本次会议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必将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加完备的民事法律保障。作为一名法学学生和中共党员,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带头宣传、遵守这部法典,向身边群众普及这部法典,为促进全社会的文明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级法学本科生庄丽暄:在本次两会热点中,我想法律人最关注的无疑是《民法典》的通过。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宣告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细致地规范民事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正式步入法治中国的历史舞台。这部凝聚了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彰显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不仅标志着一个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的到来,也向世界法治文明的进步贡献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事立法方案和经验。

2018级本科生陈怡琳:今年的两会不平凡。在特殊节点召开的两会,我们面对的是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如何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仅1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39次提到就业、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一项项“硬核”举措回应百姓诉求、彰显为民初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法学生,我尤为关注《民法典》的出台,我相信通过健全法制完善立法,中华民族一定可以在风起云涌的历史转折点实现伟大复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法学院:党委组织学生从专业角度学习两会精神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