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江建海课题组揭示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中的重要作用及关键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卫健委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江建海课题组揭示了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中的重要作用及关键机制。该成果对理解肿瘤干细胞微环境调控干细胞特性及糖链参与肿瘤干细胞微环境调控具有重要启示,为靶向干细胞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以“IL-17A Secreted from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Promotes Tumorigenesis by Up-regulation of PD-L1 in Hepatoma Stem Cells”为题在线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及耐药的源头所在,其受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基质调控。肿瘤干细胞和微环境交互作用依赖于分子识别,膜蛋白糖链通过和动物凝集素相互作用参与细胞识别、免疫应答等多种生命活动。
在该研究中,课题组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肿瘤干细胞表面的高甘露糖型N-糖链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高甘露糖受体介导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当血清分化后,CD133+肝癌干细胞高甘露糖型结构减少,β-1,6GlcNAc等复杂型修饰增多,其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也随之降低。高甘露糖型N-糖链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高甘露糖受体结合可以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中IL-17A的转录和分泌,而IL-17A与肝癌干细胞表面的IL-17A受体相互作用后可部分通过STAT3信号通路上调肿瘤干细胞中PDL1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
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肿瘤相关微淋巴管内皮细胞是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的重要界面。该研究论证了淋巴管内皮细胞是肝癌干细胞微环境的组分之一,而高甘露糖型N-糖链介导了二者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对于阐释肿瘤微环境调控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及开发靶向肿瘤干细胞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魏湲颜副教授,师丹芳、梁紫微、刘羽鸣同学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江建海教授、魏湲颜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高强医生等的帮助,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基础医学院江建海课题组揭示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免疫逃逸中的重要作用及关键机制
相关推荐
-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团队产学研合作 模拟人脑联想感知机制提出三维目标检测通用框架
- 复旦大学“书记面对面”系列首场活动举行
- 复旦大学举行主题活动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 复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重要讲话
- 首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表型组学分会年会在广州南沙开幕
- 在扶贫一线建设现代化生产线 苹果发酵酒见证复旦永平情长意久
- 生物医学研究院、附属儿科医院周玉峰课题组揭示长非编码RNA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机制
- 李瑞锡:带领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与生命对话,我们的事业无比光荣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复旦大学举行分党委书记会议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
- 穿越半个上海,复旦党委书记焦扬亲自把0001号录取通知书送给他
- 复旦大学参赛队荣获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厦门站亚军
- 吴海江 江昊 徐伟轩:提振创新自信 释放创新活力
- 高仁:培养建设者接班人
- 上海市发改委与复旦全面合作 奋力共创上海新时代新奇迹
- 复旦大学与重庆医科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动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新时代@教育】 许宁生校长在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相融相合 相得益彰 第六届上医文化论坛举行
- “复旦版”全国第一套完整人文医学核心课程教材全部推出
- 谋划开启新一轮战略合作 复旦与云南大学将在这些领域精准发力、提升能级
- 教育部召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工作培训视频会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