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召开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诸如安全、交通、医疗、管理、生活、办公、金融、零售、教育、文娱等各个领域形成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组织系统、大众媒介的专业化运作、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都愈发深刻地卷入社会智能化的进程中。这种前所未有的图景正激发着丰沛的学术思考。
11月22日,2019年“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开幕。本次论坛以“智能城市:新技术、新生活、新人类”为中心议题,呼应2017年国家提出的“智能社会”建设思路,及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场景中的新应用,及其由技术引发的新型社会形态,着力于从存在论角度展望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会议聚集国内大批知名研究者,期望从跨学科、多维度、历史与现实交织、海外与本土融合的视角探讨城市与传播的重大议题,并对当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知识生产提供给养。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以“设计师眼中的智慧建筑与智能城市”和“感官城市:智能时代的媒介生产”为主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王昌,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副主任孙玮教授先后从不同专业领域背景和视角出发作主旨演讲。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晔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在首日设有业界专场。围绕“智能时代的城市传播”,“城市象限”社区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希煜、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沈从乐、上观新闻数据新闻中心总监尤莼洁、“国匠城”社群运营者朱玮、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主编王昀等来自城市规划和媒体行业的城市传播研究者与实践者与陆晔共坐一堂,各抒胸臆,分享了彼此见解。
今年在论坛上发布的论文和小组发言共计53篇。聚焦“中国‘饭圈’的日常生活实践:文化与行动逻辑”、“智能城市中的治理、媒介与公共生活”、“数字化生存与新闻业未来”、“媒介与‘边界’的重塑”等丰富话题,本次论坛另分设有3个分会场、共9场分会议。两个半天的时间,来自建筑设计、公共管理、国际关系、文学、艺术创意、博物馆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的志同道合者被给予充分机会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协作。
作为论坛的另一项组成部分,11月23日下午,“传播与中国译丛—媒介道说系列”新书发布会将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于杨浦滨江考察时,曾称赞这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已经逐渐从昔日的“工业锈带”转变为如今的“生活秀带”,成为当代上海城市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书发布会选址此地,正呼应了“智能城市”的会议主题。届时,“媒介的力量”圆桌对话会也将举行,包括译丛的三位译者在内,来自多所国内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嘉宾将受邀交流领域新近研究趋向。
“媒介道说”译丛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从英国著名学术出版机构Polity Press引进的一套前沿学术丛书。译丛共包含6种图书,分别阐释了6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本雅明、海德格尔、维利里奥、卡斯特、基特勒和齐泽克)对媒介的认识与思考。译丛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和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副主任孙玮教授主编。值得一提的是,该套丛书的译制首创“译者征集令”,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译者,并邀请专家评审、筛选,确保了译文质量。根据黄旦的阐述,“媒介道说”就是媒-介的召唤和应答。译丛期望读者从新的、立足媒介自身内在力量的角度出发,破解传统传播学中将媒介视为工具的固化思维。译丛的多学科特征,恰表明了“媒介”在当代社会中海纳百川的重要地位。“只有共同聚集,共同思考,共同道说,才能携手创建中国传播研究的新蓝图。”
据悉,“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多年来连续举办的主题学术论坛,今年已举办至第十三届。与一般大聚会式的学术会议不同,“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敏锐关注社会当下重要议题,热衷于在现实关切与学术前沿的交叉点上寻找切入口,强调跨学科的对话,强调学界与业界的互动,汇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发言,拥有鲜明特点。
作为主办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于2002年12月获批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中心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于新媒介技术语境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交往革命,并以“城市传播”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立足本土的经验场域,力图拓展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版图,回应学科建设的切实需求。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刚刚度过其90周年华诞,在新闻传播的教育与研究领域拥有卓越成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019年“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召开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孙晓溪、张锋合作研究发现导致早期胚胎停育的男性致病基因ACTL7A,揭示其机制并探索了干预策略
- 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公布复旦参评专业学位授权点均获评A类
- 发挥学科集群优势产出综合性成果,复旦学人交出又一份“抗疫”答卷!《危机应对与社会治理》著作首发式举行
- 【上海论坛2019】“上海论坛2019”年会闭幕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战“疫”英雄凯旋!复旦人齐齐刷屏迎你们回家
- 复旦大学武利民课题组在高灵敏压力传感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吴凡 汪玲:读懂新时代医学教材建设“新”意
-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公安局签约共建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
- 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访问复旦大学
- 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2021—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举行
- 校领导莅临指导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复旦大学张远波团队发现新型磁性二维材料
- 沈国兵: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复旦首展开幕,献礼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 邵志敏/赵超/江一舟团队发表Cell Metabolism封面文章重要成果
- 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复旦大学代表委员积极履职尽责参政议政
- 许宁生:高等教育改革应更具创新性
- 第十六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复旦有我,安徽有我!在皖选调生代表这样说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