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复旦花木42年,这位园丁见证复旦绿色变迁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复旦校园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守护者。
58岁的杨四保在复旦从事花木养护42年,他带领一支绿化队伍,关爱着校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枝花、每一株草。邯郸校区本部绿地是他们的“画板”,种植花木、修剪树木、维护草坪、移植加固是他们的日常。
恰逢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让我们走近这群辛勤的园丁,聆听他们与复旦的绿色故事!
抗击极端天气,花十年救活一棵香樟……
凌晨五点,天微微亮,复旦大学园林养护工杨四保就已开始第一轮巡检。排水设施是否正常,有无花木受冻,有没有树枝断裂……这些都是他关心的重点。
“这几棵是浙江慈溪的校友捐赠的”“这些是从江湾移植过来的”……杨四保性格腼腆、不善言辞,却可以对着校园路边任意一棵不起眼的树侃侃而谈,自信地报出每一棵的年龄与来历。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本部绿地,是杨四保和同事们的“地盘”。种植花木、修剪树木、维护草坪、移植加固、清理打扫……一支总共30多人的队伍,包揽了绿化、保洁等工作。绿化员们一年四季忙碌,尤其春天。每年植树节前后,他们都会种植新树,并对已有花木进行调整。
极端天气是他们无法逃避的对手。遇到台风、寒潮等特殊情况,他们必须迅速从国年路的第八宿舍楼立刻赶赴现场,紧急展开“抢救”。去年,“烟花”强台风袭击上海,他们不仅加班加点加固树木,还要及时处理被台风吹倒的树木。
有一年,寒潮来势凶猛,气温一日骤降10多度,校园里近3000盆花和一些树木都被冻坏了。杨四保心疼得一夜没睡着,第二天赶紧带着大家换盆栽,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30个人腰都没直起来过”,24小时换完了所有盆栽,还“抢救”了那些被冻坏的树。
每当有新树需要移植,这支队伍往往在夜深人静时出动。为了给树木“美容”,杨兵师傅几乎每年都要爬上那些高达10米的树。在复旦待了多年的他,笑言自己“几乎校园里每棵大树都爬过”。
花木不语,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为了救活化学楼前一株濒死的香樟古树,杨四保和同事们松土施肥、调整排水系统、输营养液、消毒杀菌……用了10年多的时间。如今,这棵香樟树茂盛茁壮,树龄已有60岁。
植绿四十二载,见证复旦变迁。
时针拨回到1980年,16岁的杨四保从江苏常熟老家来到复旦从事树木养护工作,这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清楚记得,刚来复旦时,校园里大都是光秃秃的黄土,而他只负责数学楼前方的一小块草坪维护。校内另一块仅有的草地,就是相辉堂大草坪。
“那时候什么也不懂,跟着师傅干活。师傅不喜欢说话,但是工作却踏实而精细,我觉得师傅很尊重植物,从栽苗到花开,感受到生命真的很神奇。”杨四保说。
1959年,学生参与校园绿化
上世纪70年代,理科图书馆
1985年,复旦大学曦园景色
变化始于1983年,复旦大学开始开展大规模的植树行动。当时的后勤养护组和众师生一起平整土地、植树种草,也把原先杂草丛生的两处角落改造成后来备受师生喜爱的休闲绿地——曦园、燕园。如今,校园里最为高耸的水杉,也都是80年代开始种植的。
在全体园丁、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复旦连续八年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国花园单位。
复旦大学师生在创建生态校园,迎接百年校庆植树节主题活动中的植树场景
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校园绿化事业又迎来一次飞跃。图书馆、宿舍楼、望道园……在园林设计专家的指导下,复旦校园的花木格局均有所调整,经过重新精心设计施工,做到了四时有花、四季成景。
复旦绿化工作的要求,也从80年代的“不见黄土,见缝插绿”,变成了“破墙透绿”“景中有绿,绿中有景”。在注重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同时,学校也更加重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化景观,提高校园绿化水平。
师生共同参与,谱写校园新绿。
今天的复旦,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仅邯郸本部草木品种超过100种。每个季度竞相绽放的鲜花,就有十多个品种。哪怕是人烟稀少的地方,一年也至少要换四季花,而主要区域诸如毛像、光华楼等,有时碰到节假日,还要再换。
校园绿化工作也日趋科学、高效。前些年,学校特意聘请了园林专业毕业的专业养育师指导绿化工作。同时,绿化队伍也配备上了现代化设备,并会定期组织参与培训学习。“过去学校的花草布置都是我自己凭经验做决定,自从有了专业人士,校园更美了!”杨四保说。
尽管复旦早已郁郁葱葱,但每年植树节,学校仍会组织活动,让学生化身“园丁”,参与花木种植、养护工作,以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前几年的植树节,学校先后组织“持‘植’以恒,立德‘树’人”、“郁你相遇,前路似锦”等专题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植物水平测试”、“草花种植比赛”、“为校园植物挂牌”等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关于植物的知识,还收获了友情,接受了教育。杨四保师傅每年都全程参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学生环保理念的提升,共同建设绿色校园。
今年,为迎接“3·12”植树节,学校还在第四教学楼前举办“瑰丽青春,努力前程”植树节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亲手种植玫瑰花海,在毕业季收获,传递耕耘与感恩,引导学生在劳动参与中体验耕耘与收获的意义,以劳育人,以美化人。
每日行走校园,杨四保时常遇到关心花木生长的师生们前来询问。植树是长线工作,为一棵树“造型”,往往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时间长了,和学校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杨四保最欣慰的事,莫过于看到当年亲手种植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距离退休的年纪越来越近,但他终将一片绿意留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守护复旦花木42年,这位园丁见证复旦绿色变迁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座谈暨宣讲动员和集体备课会举行
- 脑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发现毒品痛苦记忆和欣快记忆提取神经环路的差异
- 当复旦这门“硬核”物理课来到线上
- 许宁生调研科学技术研究院
- 航空航天系教授徐凡课题组在软物质生长领域取得新进展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复旦大学举行分党委书记会议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
- 这款复旦自研脑机芯片成为第八届上交会“镇馆之宝”
- 区校合作再深入 宝山区与复旦大学举行重大创新工程化平台建设座谈会
- 15岁考入复旦数学系的李大潜说: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培养!
- 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刘妍君获得“人类前沿科学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戎课题组合作研究在“碳中和”领域取得进展
- 周文:在“中国之治”中彰显“中国之制”优势
- 复旦科研团队合作研究发现丈夫孕前饮酒增加子代出生缺陷风险
- 许宁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 守正创新,引领发展: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论坛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
- 张维为:我们有无比的自信与自豪
- 复旦大学四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和四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获上海市教委认定
- 机关党委开展工间操健身活动
- 韩国驻沪总领事金胜镐一行来访复旦大学
- 张文宏:奥密克戎毒性如何?要打第四针吗?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