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有这样一支团队,用理论宣讲砥砺初心、服务社会
在复旦,有这样一支团队。学以致用——他们以青春的名义,巩固思想文化“主阵地”;传播理论——他们用专业知识,诠释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当前,全校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理论宣讲如火如荼。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以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为己任,积极开设主题宣讲课程,面向校内外受众广泛宣讲全会精神。
在这支队伍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讲师,他们用理论宣讲砥砺初心、服务社会,彰显青年担当。在2021年度博讲团的优秀讲师评选中,4名讲师荣获“金牌讲师”称号,从社区讲台到全国舞台,从线下授课到线上传播,他们累计开设课程约30门,开展宣讲近300场,服务线上线下受众超过23万人次。学以致用双向增进,宣传理论服务社会,他们的声音从复旦走向更远方,这次,我们一起来听他们的心声。
谈思嘉: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度
谈思嘉,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生,累计开设宣讲课程3门,服务线上线下听众11.7万人次,安徽卫视《宣讲达人大会》第五季最佳人气宣讲达人、杨浦区青年讲师团特聘讲师、区中学共产主义学校导师,曾作为博讲团讲师代表之一赴中宣部宣讲。
“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度”是谈思嘉深耕青年理论宣讲的座右铭。在他的理解中,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大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是作为青年讲师的孜孜以求。
担任博讲团讲师的五年,也是他饱学党史专业知识的五年,谈思嘉认识到:只有前期深学广学,才能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形象通俗。与此同时,谈思嘉也在学习之余努力成为一名生活“段子手”,根据他的经验,在讲述时适当地将严谨枯燥的道理转化成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是发现群众兴趣点、提升理论传播效度的流量密码。在持续宣讲的过程中,谈思嘉也逐渐发现传播渠道对于满足不同听众需求的重要作用,先后孵化和举办“四史研习社”、“五老讲党史”系列讲座,牵头组织博士生论坛、B站讲坛,线上线下多路径的持续探索,让谈思嘉对理论传播“事业”颇具心得。
博闻强识的“物”上积累,贴近群众的“趣”上用心,理论阐释的“度”上靶定,谈思嘉正在自己热爱的讲述之路上进而有为、行稳致远。
杨洁萌:用心传播思想,尽情展现作为
杨洁萌,经济学院2019级博士生,累计开设宣讲课程16门,录制线上课程7门,开展理论宣讲160余场,服务线上线下听众2.5万人次,先后获得第一届、第三届上海市高校理论宣讲微课大赛三等奖,曾作为博讲团讲师代表之一赴中宣部宣讲。
站在中宣部的讲台,面对600多名见多识广的“特别”听众,杨洁萌的心里虽有紧张,但过往实打实的宣讲经历和经验积累,让热爱讲述的她如常般娓娓而谈。
提到杨洁萌,博讲团中可谓无人不晓,她可是鼎鼎有名的“宣讲劳模”、“业务导师”。担任讲师的四年来,杨洁萌累计开设过14门线下课程,走进基层宣讲160余场,重复点课率超过30%。“用心传播思想,尽情展现作为”,一个单位赠送的致谢奖杯上刻着的这句话是对杨洁萌的贴切形容。作为经济学院的博士生,杨洁萌践行着“经世济民”的信条,利用专业所学向大众普及党在经济领域的大政方针,分析形势变化。对于杨洁萌来说,注意捕捉与宣讲主题的相关社会热点,及时关注和回应听者所需,是引导大众接受新理论、新思想、新方略的关键,“把话讲到人们心里,才能让更多的人坚定信念,理性而客观地看待当今的世界和中国的关键。”杨洁萌说道。
只为耕耘三尺讲台,讲好中国故事,怀揣着对宣讲服务的热爱,杨洁萌也在各种不同的讲台上收获更好的自己。
何虹雨:埋下理性和信仰的种子
何虹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生,2019年成为博士生讲师团讲师。开设《〈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党的建设》等课程,总计宣讲63次,累计服务听众2.3万人,学习强国平台课程《红本蓝本,宣言首译》播放量达1.6万次。
2021年7月,何虹雨跟随博士生讲师团来到海南,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完成《〈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题宣讲后,有位听众起身说:“这是我听到最生动有趣的一堂党课!”。那一刻起,何虹雨更加坚定了作为青年理论宣讲人的信念。
自从担任博讲团讲师,“磨课”——成为何虹雨专业学习之余的日常。每次宣讲前她都要反复打磨课程,最花心思的便是根据听众的不同来调整宣讲内容、修改PPT,力求每一次的宣讲都能达到最佳效果。何虹雨认为,理论宣讲不是生硬的知识科普和思想灌输,只有了解听众、走进听众、与他们互动,才能塑造鲜活的理论,给听众埋下理性和信仰的种子。“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同时作为一名“星火”队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这句谆谆勉励也成为何虹雨理论宣讲的行动箴言。
“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七年的师范大学经历让何虹雨更加坚定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讲好每一堂课,已经成为她朴实而闪耀的毕生追求。
蒋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蒋捷,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课程《〈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累计服务线上线下听众7.2万人次,曾代表博讲团参与全国高校党史接力宣讲、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首讲等活动。
从“星火”来到“博讲”,从展馆走向讲台,“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当被问到做青年理论宣讲的体悟时,蒋捷如是说。
作为一名博讲团讲师,蒋捷深知学思践悟的重要性,对自己课程的质量也是精益求精,作为“星火”队员的他开设了《〈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这一博讲精品课程,利用专业所学,努力让“真理之味”更浓。
在备课期间,蒋捷把《共产党宣言》当做自己的枕边书,随时翻阅和研习,结合专家学者做的导读解读,深刻梳理《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结构与核心思想。为了更好地理清历史的脉络,蒋捷还系统阅读了党的历史和陈望道传记等书籍。“无论是宣讲理论还是历史,都不能脱离现实关怀”,蒋捷不仅注重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享给不同的听众,也从他人的反馈中找到继续前行的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从线上讲到线下,从学校走进社区,从上海讲到北京。不仅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与不同的人群交流,也从他人的反馈中找到可以继续改进的方向。”理论宣讲的讲台,已经成为蒋捷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舞台”。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优秀讲师们深入基层耕耘,既展现了复旦学子团结服务、勇毅担当的品质作为,更彰显出青年话语在理论传播中的蓬勃力量。
2022年是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厚积薄发、守正创新的第二十个年头,复旦博讲人将始终牢记青年使命担当,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作风,用理论宣讲砥砺初心、服务社会,用党的理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在复旦,有这样一支团队,用理论宣讲砥砺初心、服务社会
相关推荐
- 来看复旦-永平如何续写携手发展故事
- “光明之路2.0”慈善项目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启动,为青光眼患者“有生之年不失明”
- 何佩鑫陈晓明校友伉俪向母校复旦捐赠1亿元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孙立坚:金融市场过度恐慌“新冠”,控疫复产支撑全球价值链
- 黑龙江省与复旦大学在线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复旦首展开幕,献礼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战略合作协议续签仪式举行
- 焦扬一行看望甘肃省选调生、赴河西学院调研
- 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第四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与校关工委老同志座谈交流
- 凡人善举,11年他坚持做一件好事,好家风孕育好学子,焦扬一行走访看望王麒淦同学
- 复旦大学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 复旦大学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 复旦研究生的“云课堂”
-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2020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举行
- 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她的精神!谢希德先生诞辰百年,复旦人这样纪念她
- 复旦大学党委第一时间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 物理学系修发贤课题组发表关于新型外尔电子回旋轨道的综述论文
- 龚辉心血管介入团队被授予“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幕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