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忠: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生成机理与结构内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伟大建党精神,其作为精神之源,不断转化为一种气势磅礴和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奋斗,推动着每个阶段民族复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和生成机理
诚然,精神力量是普遍性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精神力量来讲,其存在却是有着时、空条件的,有着具体内容和特点的,而由相应逻辑和条件所导致的创始之精神,就成为了精神力量的源头,影响着后来的精神谱系的发展。
作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也有着自身的精神力量,而其源头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同样是由决定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逻辑和生成机理所决定的,并通过建党先驱们的努力而赋予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为了使人民走出苦海而诞生的。因此,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从生成机理来看,经过苦苦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发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提供解决中国问题的行动方案、领导中国人民的组织力量。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怀着不负人民的信念,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在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过程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逻辑和生成机理的作用下,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从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结构与内涵
从内容角度来看,精神力量包含着基于规律和基于意志而展开的内容。对于伟大建党精神来说,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规律而展开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真理,坚守马克思主义所展望的理想。作为科学的、人民的、开放的、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着人民改造世界。因此,“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领导中国人民,遵循着中华文明历史逻辑、现代化发展逻辑和共产主义运动逻辑,在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个历史阶段任务过程中,不断推动着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中国贡献。
基于意志而展开的内容,包括主动作为和坚持作为的两方面。对于伟大建党精神来说,四个层面的八方面内容,都体现着主动作为和坚持作为的特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着能动性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和为民族谋复兴责任的勇气、担当和坚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超越性境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组织和对人民的诚信和责任。
从主体角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层面,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民族和人民、自我和组织的态度,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小我与大我之间关系的态度。“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追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责任。理想和使命的实现需要组织作为支撑,更需要组织中的每位成员作出贡献,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和完成这一使命,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群体和中国共产党这一组织载体来承担。因此,“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成为了关键所在,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要求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之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上述两方面内容,能够有机统一起来,并在建党之时得以形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遵道而行、关怀天下、以人为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诚信担当等一系列内容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力量,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这些内容也通过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伟大实践内化到伟大建党精神之中。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华文明历史逻辑、现代化发展逻辑和共产主义运动逻辑的共同演绎之下,在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得以生成的,蕴含着强大的规律力量和意志力量,深刻影响着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从而使其在内容上,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经诞生就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不断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理想和完成使命而不断奋斗,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势能,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精神内容的出现和发展,从而演化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从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来看,这些伟大精神,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每个阶段中国具体实践;既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又体现了每个阶段的时代精神。这些伟大精神集中彰显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作者郑长忠,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郑长忠: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生成机理与结构内涵
相关推荐
- 焦扬一行调研学校防疫物资储备情况
- 复旦大学李博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萧向明团队合作研究揭示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施有效促进了滨海湿地的恢复
- 复旦大学喜获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 生物医学研究院陈飞团队揭示真核生物转录机器在转录早期命运决定的机制
- “澜湄青年在线”启动运行
- 复旦大学离退休党政工作队伍参加教育部直属系统离退休工作通气会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 高仁:吸收历史养分,回答好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
- 复旦大学睡眠障碍研究中心全新病区来了
- 2019中国家庭发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第四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柬埔寨开幕
- 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获评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 南昌市代表团访问复旦大学
- 复旦大学第60届田径运动会暨第四届教工趣味运动会开幕
- 金力: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 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匈牙利捐赠防疫物资 学校致信慰问
- 复旦大学基本完成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
- 庆祝张薰华先生从教75周年座谈会暨“经济规律探索”学术研讨会举行
- 复旦上医“十四五”规划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举行
- 张军:中国经济承压时,为何总是呼吁基建刺激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