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学家吴征铠院士:辛勤的教书育人者 科研领域的常青树
编者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复旦大学官方平台推出100集融媒体系列报道,以图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全方位、多媒体、立体讲述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故事,展现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前赴后继、接力奋斗的光辉画卷,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凝聚起全体复旦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扬州院士名录
常青树的成长史
吴氏四杰(左起:吴征铠、吴白匋、吴征鉴、吴征镒)
他是扬州吴道台宅第传人、“吴氏四杰”之一;他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核化学家;他是一位辛勤的教书育人者;他还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书法家和诗人……他,就是吴征铠院士。
吴征铠刚出生时,祖父即请人算命,说他将来要成为武将,所以取名“征铠”。几十年过去了,吴征铠却与算命先生的预言背道而驰——他成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棵常青树。那么,这棵常青树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成长史呢?
1930年,吴征铠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失利,因为大哥所在金陵大学还有一次招生,于是他前去参加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金陵大学的数学系和物理系均很弱,吴征铠只好忍痛割爱,选择了“还可以”的化学系。在第一学期终,就因为所有功课成绩都是“1”(金陵大学采用百分制,成绩为“1”的学生仅占5%)而轰动学校,以后的几年时间内,他就通过奖学金和兼职助教工作养活自己。
1936年,吴征铠心怀“科学救国”的理想,踏上了去往伦敦剑桥大学的轮船。他成为剑桥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第一个中国研究生。在著名分子光谱专家G.B.B.M.萨瑟兰(Sutherland)教授指导下从事拉曼光谱研究。他很珍惜在剑桥学习的机会。有感于自己的研究面太窄,吴征铠希望多参加一些工作,如红外光谱等。导师知道这个想法以后说:“你要多做研究我不反对,但将来你的毕业论文怎么办?你和其他同学一道做的红外光谱工作,只能写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吴征铠则表示博士学位并不是自己来留学的目的,所以论文的事情由自己负责。正是由于吴征铠的这种对知识的“贪婪”,使得他回国以后,以知识面宽广而为同行所知。
1939年,吴征铠回国在湖南大学任教。1940年受聘于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浙江大学化学系与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6所大学的化学系合并,他担任了新成立的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兼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在这历时八年的系主任生涯中,他为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非常喜欢年轻人
院士大会(左起:唐敖庆、吴征铠、卢嘉锡、徐光宪)
1959年以后,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培养相关人才,吴征铠负责筹建了复旦大学原子能系,同时开始铀同位素分离技术的研究。1960年苏联中断对我国研制核武器的技术援助后,吴征铠被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为发展核弹而工作,真正实现了自己科学救国的愿望。196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吴征铠感慨万千地说:“共产党真是伟大。1945年我30多岁时,认为再过30年、50年还不一定能造得起原子弹,没想到解放15年,原子弹就研制成功了。不但如此,我们还参加了研制工作,这个心里真比什么都快活。”
1978年,吴征铠被调到核工业部担任科技局总工程师等行政职务后,虽然也属技术领导工作,但与具体的科研已经有了一段距离,因此80年代开始他又回到复旦,兼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我的一生》里,吴征铠这样写道:“我非常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喜欢和学生们讨论各种问题。直到我退居‘二线’之后,我仍在思考一些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例如,怎样在我国建立第一流大学,怎样理解分子概念以及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等问题。”
吴征铠百年校庆捐赠记录和遗体捐赠证明
2004年底,复旦大学迎接百年校庆之际,吴征铠特别向母校捐款五十万零二千元,其中五十万元用于化学系分子科学基础科学研究基金,二千元作为百年校庆的个人捐款。
1999年,他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2007年6月27日3时30分,吴征铠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四岁。吴征铠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意愿,为他捐献了遗体。在生前的自述中,吴征铠用一首自己写的《水调歌头》结束,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过芳菲时节,树梢梅子黄。时晴时雨时热,早晚彻骨凉。老病最难将息,况是卧床乍起,学步在厅房。人生驹过隙,有时日偏长。
九十年,功与过,俱寻常。无悔无怨,不容得失乱衷肠。但得平安稳度,亲见北京奥运,不作金牌狂。百龄人日众,愿随长者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核化学家吴征铠院士:辛勤的教书育人者 科研领域的常青树
相关推荐
- 郑奕: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 复旦大学2021年第一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召开
- 九位专家教授被授予附属中山医院 “终身荣誉教授”
- 教育系统纪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五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召开
- 复旦大学举行2017-2018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
- 桑玉成: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焦扬等学校领导到一线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沈国兵: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 先生对学生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报效祖国,出去要带着知识回来!
- 焦扬:115年栉风沐雨,复旦始终与民族休戚与共、与祖国同心同行!
- 复旦大学新一届校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3月招生
- 附属华山医院与法国签署医学研究合作协议
- 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 复旦大学参赛队荣获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厦门站亚军
- 复旦学者连线印度孟买智库分享新冠疫情防控经验
- 2021年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 新学期要来了,复旦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怎么样?
-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行远增信”
- 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 确保落地见效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