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举行
12月16日,第三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们齐聚一堂,论道全球科技前沿和创新趋势。
2018“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格丽·多贝西(Ingrid
Daubechies)出席颁奖典礼并发表报告《数学生涯的一些篇章》(A Few Mathematical
Chapters)。
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奖委员会主席丁肇中宣读第三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者名单并致颁奖辞。中国航天英雄、特级航天员杨利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狄拉克奖获得者米歇尔·帕里内洛(Michele Parrinello)先后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概况》和《从计算机到原子模拟: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发表报告,分享了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创新成果。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复旦-中植科学奖”赞助方、中植企业集团总裁张龙等出席论坛。国际数学联盟前主席约翰·鲍尔(John Ball)、菲尔兹奖得主沃恩·琼斯(Vaughan Jones)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主持论坛开幕式。
据介绍,“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用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第三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数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已于今年7月公示评选结果,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与奖杯,以及三百万元人民币奖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016年获得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继2017年“复旦-中植科学奖”三位获奖人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该奖项得主第二次斩获诺奖。
“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高等学术研究院承办,中植企业集团赞助。论坛从2015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搭建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聚焦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和创新趋势,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本届论坛为期三天,由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组成,主题聚焦计算科学、创新创业、大数据和功能与分子影像等多个领域。活跃在世界各地学界、商界和政界的4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届论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第四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举行
相关推荐
- 复旦大学第四届金秋曝书节举行
- 教育部召开党组扩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科学进展》杂志发表复旦大学丁琛、贺福初团队最新成果 研发精密解析染色质开放区域蛋白质-DNA转录机器的“工具包”
- 复旦上医举行机关职能部门挂职干部中期交流座谈会
- 茫茫戈壁滩上献青春 他们为防核战争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贡献
-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两大工程”图书出版、《望道》电影项目主创人员坚守奋战!党委书记焦扬一行看望慰问
- 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文波课题组发现异染色质稳定性维持的新机制
- 朱同玉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 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做好援疆工作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一行
- 暂别小家,是为了大家的团圆!战疫一线,复旦儿科人这样过中秋
- 传承近百年历史,以社区为课堂!复旦上医开给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实习课这样上
- 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一行来访复旦大学
- 基础医学院姜世勃/陆路团队《细胞》发文讨论抗新发病毒药物的开发策略
- “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抗疫专题党课举行
- “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3月招生
-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主题展”在上虞开幕
- 市委书记李强赴复旦上医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 2019年度复旦教职工荣休仪式举行
- 【上海论坛2019】复旦大学设立“种子基金” 扎实推动中拉学者合作
- 近百件南社诗笺入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新闻公告
- 全体复旦人,请收好这份防疫温馨提醒 03-15
- 复旦上医2022年2月科研成果一览 03-15
- 复旦上医,共克时艰! 03-14
高考招生
- 复旦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2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复旦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