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长路奉献给远方 青春奉献给祖国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是这么想的,我也这么做了。”毕业后就前往上海对口援疆城市喀什,成为一名公务员的徐光鑫很骄傲地说。
徐光鑫是社会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有着出色的履历:学生活动方面,曾担任校创新创业协会副会长;学术竞赛方面,获得过第15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铜奖、上海市金奖,第三届“汇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二等奖,“华政杯”长三角高校大学生调研大赛一等奖等;在获奖评优方面,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励志奖学金、社会工作奖A等……
这样的优秀足以让他留在上海这个一线城市发展,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家国和边疆
初中毕业之际,徐光鑫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句话在他16岁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徐光鑫在河南出生、成长,随着高中时期的知识积累、视野开拓,他开始切身感受到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觉得相对于人才荟萃、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来说,边疆地区更需要年轻力量和新鲜血液。
有了这样的思考后,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徐光鑫励志报考一线城市,开拓眼界、完善自我后,再回到偏远地区。他来到华理,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从踏进华理的大门,徐光鑫就已经暗下决心:“毕业后就到中西部基层去。”
大学四年,心之所向更加明晰
如果说中学时的想法还比较懵懂,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则使徐光鑫报效边疆的信念愈加坚定。徐光鑫将原因总结为3个词:感恩、缘分、意义。
2015年,出生于河南农村的徐光鑫通过国家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被华理录取。从小自强自立的他,选择通过生源地无息贷款和勤工俭学来独立完成学业。
饮水思源,徐光鑫希望能努力回报他人。大学4年,他将400多个小时花在志愿服务活动上。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上海草莓音乐节、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为全联接大会……这些校内外的赛事、活动,都留下了徐光鑫志愿服务活动的身影。2017年,他获评华东理工大学十佳志愿者。
结缘新疆,则源于2017年的“创青春”公益竞赛。徐光鑫和几位新疆籍同学发起了一项帮助新疆在沪务工人员的公益项目——帮助他们学习汉语,并为其子女辅导功课。在和这些受助人员接触的过程中,新疆人民的热情、善良和淳朴都给徐光鑫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有时候项目小组去新疆饭店吃饭,老板不收钱,还请我们吃手抓饭。”徐光鑫说,愉快的相处、公益项目结下的缘分,使得从未踏入新疆的他已不知不觉爱上了这片土地。
此外,徐光鑫大学4年的室友、来自新疆克州乌恰县的托合提白克·阿曼,也让他对喀什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对于家国情怀,徐光鑫的理解是: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在满足家庭生活的基础上,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帮助。漂亮的成绩单、获奖证书、活动经历等,不应只是求职面试时的敲门砖,更应成为人生舞台的垫脚石。
“3542个样本调查、历时2年半的‘挑战杯’学术竞赛让我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参与社会观察与政策研究;4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创青春’公益实践提升了我对地区扶贫的理性思考,以及对新疆的感性认知;历时4年,5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2500多小时的兼职,让我锻炼了能力,也解决了生活开支。”回看徐光鑫的大学4年,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脚踏实地,促使他作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次选择。
我去喀什,可能是一辈子
作出一项选择,有支持,也会有反对。有掌声,亦有杂音。面对各种声音,徐光鑫却很坚定。
徐光鑫一家4口人里,父亲和姐姐都很支持他援疆,唯有母亲不赞同。儿行千里母担忧,从上海到喀什,5200公里,坐火车都要3天3夜,山高水远加上地域陌生,都让母亲心里不安。徐光鑫则向母亲讲述了喀什室友与援疆学长学姐们在新疆的生活情境,打消了母亲的担忧。
援疆工作服务期是5年,很多人问徐光鑫:“5年之后你怎么办?”徐光鑫的回答是:“5年对我没有约束力,除非新疆不要我,不然就是5年之后再5年,20年,30年,甚至到退休再回东部来。”
“我希望自己能真正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一些实事,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徐光鑫已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希望通过分享在新疆喀什的所见、所闻、所感,号召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扎根基层、建设边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长路奉献给远方 青春奉献给祖国
相关推荐
- 华理知联会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
- 化工学院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党团共建活动
- 【抗击疫情·一线报道】奋战“疫”线,生工学子在行动
- 【青春奋进】我校学子获2019“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复赛特等奖
- 【抗击疫情·一线报道】人气值突破3500,云艺术党课走进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
- 华理学生获“2019年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二等奖
- 化学学院开展“责任与担当”系列主题党日,以党建引领育人
- 【抗击疫情·重要精神】上海教育部门最新通知!切实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华理上海市设计学Ⅳ类高峰学科成果展暨设计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举办
- 资环学院师生赴企业走访,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杜慧芳书记出席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会议
- 党委书记杜慧芳检查两校区疫情防控工作
- 徐汇校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工程一期项目专家评审会举行
- 21条蛟龙525名健儿龙舟竞渡贺校庆
- 华东理工大学3位学子荣获2019年度“中国电信奖学金”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曹锦清教授的社会科学研究情怀
- 艺术学院教师单浩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代表团访问我校
- 【抗击疫情】疫情阻隔第一道防线,他们在保卫!
- 第三届上海医药雏雁励志明德俱乐部龙舟邀请赛举行
新闻公告
- 华东理工大学:云端毕业 一样多彩 06-28
- 材料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大讨论 06-28
- 《青年报》整版:上海90后双优博士夫妇带娃毕业 06-28
- 华东理工大学:云端毕业 一样多彩 06-28
- 材料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大讨论 06-28
- 《青年报》整版:上海90后双优博士夫妇带娃毕业 06-28
- 生工学院召开2020年新晋导师培训会 06-28
- 外语学院为毕业生党员上“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 06-28
- 化工学院开展教职工理论专题学习 06-28
- 华东理工大学师生荣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06-28
高考招生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