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东理工大学 > 新闻公告 >

艺术学院举办新时代海上文创设计前沿论坛

2020-06-22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

六月梅子黄,江南清夏中。为更好地推动文创设计人才培养,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文化特质彰显,艺术学院依托“映像上海”城市文化衍生品文创实践基地,于6月19日举办新时代海上文创设计前沿论坛。后疫情时代,面对新经济发展趋势,专家学者齐聚华理,在茶韵书香中畅谈新时代海上文创,聚智云端,服务当下,点亮未来。

本次论坛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线下大咖云集,线上“后浪”奔涌。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副处长吴能武,东方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院长、东方智库秘书长朱琪,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上海漆艺博物馆馆长王师军,我校学工部副部长郑东以及艺术学院院长丁伟、研究员倪海郡等参与了线下论坛,近千名师生共同参与了线上直播。

吴能武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同年,市教委批准了10个上海市大学生文创实践基地立项。华东理工大学结合学科特色,立项建设了“映像上海”城市文化衍生品文创实践基地,并通过与上海的博物馆以及众多老字号品牌的合作,着力打造“上海礼物”。2019年,华理开办了“上海城市文化衍生品设计工作坊”,提出了上海城市文化衍生品开发的新模式,推进了“产研结合”的优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孵化大学生文化创新项目,并打造了校企“五出”合作模式。今年,为了持续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深化校企“五出”合作模式,开启了文创论坛活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此次论坛有所启发。

在主题分享环节,论坛特邀4位嘉宾作主题分享。本次论坛由艺术学院傅蓉蓉教授主持。

朱琪以“说文解创”为题,从产品、场景、企业三个方面对文创进行了分析。“好的文创就是让你会心一笑,让你耳目一新。”他讲到要回到文创的本质去看文创,除了正视它作为商品的本质,还应深刻理解其内在的场景属性,让场景作为文创产品的前导环节,让文创产品成为场景的变现手段。阮竣对基于博物馆馆藏元素转化的文创设计进行了主题分享。在对博物馆、美术馆的文创设计模式进行对比与分析时,他讲到博物馆虽然有很多好的藏品,但是将其转换为文创产品的方式、呈现模式都较为单一。因此一定要鼓励博物馆的从业人员“走出去”,才能在藏品与文创产品之间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转换机制。王师军以“构建上海漆艺文创产业服务平台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他的观点与阮竣不谋而合——好的文创产品就应该是看得上、买得起、送得出的。王师军从文化传播、艺术教育、艺术展览等方面,分享了上海漆艺博物馆做文创的经验与思考。倪海郡以“‘老字号’到底离我们有多遥远”为题进行了分享。倪海郡在讲述为老字号品牌服务时,将老字号比喻为一座堡垒,因为它既是一个金矿也是一种负担,这就造成外部的创新力量很难进入。那些品牌给消费者带去了归属感与安全感,但是其文化价值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商业价值。“这是一个老字号‘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倪海郡从年轻化、持续性营销、线上运作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老字号的创新之路。

在圆桌论坛环节,在场专家学者对文创产业与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丁伟致结束词,代表学院对各位学者专家、嘉宾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今天的设计无处不在,城市的发展、非遗的传承、产业的转型等众多方面都离不开设计,学院也将继续努力,为弘扬上海城市文化、为推进新时代文创设计人才培养贡献华理设计的智慧和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艺术学院举办新时代海上文创设计前沿论坛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