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上海佛教美术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10月13-14日,由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美术学院、佛教美术研究中心合作主办的2018中国上海佛教美术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在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举行。
2018中国上海佛教美术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月13日上午,“佛教美术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于逸夫楼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标主持。美术学院以阮荣春教授为首席专家,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展开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打造佛教美术研究高地,提升中国佛教美术研究的学术广度和知名度,促进世界各国间佛教美术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佛教美术研究的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发展,举办此次会议。
会议议题主要围绕“佛教美术源流与传播”“佛教美术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美术个案研究”展开。重大招标课题负责人阮荣春率先发表“东渐与北上——早期佛教图像传播的猜想”主题演讲。接着由子课题主持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发表“敦煌隋朝石窟的印度影响”专题演讲。
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标讲话
张同标向来自于印度、日本、希腊等国和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近30余名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张同标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他还提到“立足于中国佛教美术,考察佛教美术源与流的关系,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上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阮荣春于2014年成功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经过四年的努力,我校美术学院教师团队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佛教以传播哲学思想为目的,以造像乐舞为传播方式,以寺庙建筑为载体,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美术,不仅反哺了古印度,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周边广大地区。我们以中印佛教美术源流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为宏观框架,立足于源流与传播、提炼出中国佛教美术的中国成就和中国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人创造了中国的佛教美术。我们努力打造佛教美术研究的特色高地,打造以此为主体的美术考古学科体系,为了向大家学习,检验研究成果,得到学界的批评和认可,我们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
我校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荣春作主题演讲
阮荣春教授曾提出“佛教南传之路”
随后,阮荣春作主题演讲《东渐与北上——早期佛教图像传播的猜想》。他曾提出“佛教南传之路”,对佛教美术研究产生较大影响。阮荣春在以往资料与近年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就“早期佛教造像的东渐与北上”作猜想。他认为,较之学术界经常提及的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地区造像、由西域而东的北方丝绸之路,在公元三世纪前后,中国南方存在一条中印度秣菟罗风格造像经长江流域到日本的佛教造像传播线,中国佛教造像先兴于南方,后盛于北方。之后,早期南方造像对河北金铜佛,炳灵寺早期龛窟造像以及凉州地区诸造像产生影响,是南方风格的延续和生发,来源于印度秣菟造像及笈多造像风格。阮荣春指出,长期以来学术界忽视了南方佛教造像伴随着汉文化一起西渗的事实,在北方丝绸之路上中国佛教艺术的西渗影响远大于东传。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声良作主题演讲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本次重大课题子课题主持人赵声良教授作主题演讲《隋代敦煌石窟的印度影响》。赵声良认为“隋代莫高窟的佛像从造型上看,与中原北齐、北周造像虽有关联,但总的来说并非北齐北周风格的延续,而是在自身传统基础上吸收笈多艺术而形成的风格特色。从装饰图案与笈多式背屏的出现也可看出印度的影响。反映了隋朝大一统形势下,丝绸之路的交流给敦煌带来的影响。当然,敦煌的艺术家仍然是有选择地吸收,既非完全的印度风格也与中原同时期的风格有别。兼收并蓄体现出敦煌作为一个丝绸之路城市的特性。”
会议后续由三个分场开展学术演讲与讨论:来自美国、印度、日本、希腊等国家,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的近30余名资深专家学者展开学术交流与互动。会议特设“佛教美术青年学者论坛”,吸引到来自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近40名参会研讨。
2018中国上海佛教美术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会场
2018中国上海佛教美术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逐步展开与顺利实施,往来于一带一路的中外文化交流也随之得到重视,习近平主席强调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特别就佛教文化,指出“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进行十场研讨,是中国佛教美术研究的一次盛会。会议以全面而宏观的文化视野,重新审视佛教美术在不同时空中的继承和流变,从而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认知中华文化对外来佛教艺术吸纳、消化和重塑,最终形成中国化的艺术模式的过程。
图|朱佳 刘畅 刘阳 念庄霖 缪露露
文、来源|美术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佛教美术研究中心
编辑|谢瑶姬 编审|郭文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018中国上海佛教美术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 上一篇: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报账系统培训举行
- 下一篇:我校代表团访美并出席首届全球校友峰会
相关推荐
- 校归侨侨眷迎国庆座谈会举行
- 秋季学期第二次学生工作例会召开
- 华东师大等“华东八校”组建成立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 我校获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结大会多项表彰
- 四十年辉煌 音梦再起航:校园十大歌手决赛举行
- 《上海市级专志·华东师范大学志》评议会举行
- 华东师大获批4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沪上外交官畅享端午节民俗盛宴
- 我校新获42项上海社科规划课题
- 我校离退休工作会议召开
- 陈子善教授荣休仪式暨“以史料为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 2019年迎新春师生同乐会举行
- 中共华东师范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委员会议
- 华东师范大学等四校“组团式”援建丽江师专
- 中国生态学40年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高级研讨会举行
- 华东师大科学研究委员会(理工科委员)举行专题研讨会
-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举行
- 第二期书记研修班举行“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辅导报告
- 华东师大发布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微认证规范
- 华东师大永德实小教师参加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工作座谈会
新闻公告
- 华东师大第二十八届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召开 08-31
- 陈铁迪访问华东师大,共话两校合作,实践终身教育 08-27
- 华东师大沉浸式“大课堂”, 行走天地间 ! 08-27
- 九三学社华东师范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 08-26
- “长江口北支现状与未来”高级专家研讨会在校召开 08-24
- 华东师大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演练 08-24
高考招生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