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校庆】新工科形势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侧记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成都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学校第十六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也再次明确指出:本科生教育要突出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的提升。生物工程学院贯彻落实国家、学校文件精神,聚焦新工科,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提升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认知,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创建可持续的创新与实践平台,提高国际化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喜人成果。
一、以榜样为核心,让学生爱专业、爱学习
为正确引导学生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学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从新生入学开始,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入学伊始,学院组织本专业包括杰出教授、责任教授、骨干教师和班导师等通过“新生家长会”、“我与院长面对面”等让家长、学生了解专业内涵及就业前景,通过参观学生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等环节使学生了解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整体实力;邀请企业有关专家、教授,尤其是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的高端人才为学生讲述专业前沿及国外同类专业状况,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带领学生参观对口企业,邀请校友返校举办学长论坛,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引导。通过这些措施,使新生了解了专业特点、研究方向、专业优势、和未来就业方向、职业特点,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认同度,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自2016级以来,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学风有明显转变,学生的成绩大幅提高,转专业人数由之前的15%左右将至5%,由其他专业转进人数持续增加。生1701班获评大连市先进班集体,大连理工大学优良学风班。
二、结合新兴生物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生物工程相关产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急速扩张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迫切。为了适应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特点,培养产业急需、好用的高素质人才,2016年学院走访国内相关“985”高校6所、走访抗体类药物生产、疫苗生产、蛋白类药物生产等创新型企业、中大型企业20余家,学习一流高校的先进经验,充分征求企业用户对培养方案及学生知识体系、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适应21世纪产业发展特点,突出生物制药、生物能源及生物基化学品等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特色的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并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如围绕细胞工厂的构建设立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围绕生产过程设立了《生物反应工程》等,同时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增加案例分析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三、结合课程建设,建设德绩兼优的师资队伍
一流师资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基础。课程讲授需要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构架、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围绕生物工程本科生培养的核心主干课程和前沿课程,为了提高课程讲授水平、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在师资引进中,除了要考查其科研能力外,重点考察其知识构架、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聘请企业千人计划获得者作为兼职教授,参与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咨询指导及导论课教学。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近年聘请了海外学术大师、海天学者在小学期参与导论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尽早确立职业目标与理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以参加竞赛为引领,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结合生物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过程和特点,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创立创新实践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创新意识,每年招收大一本科生,设立科技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题研究等理论和实践强化课程。通过理论课程的讲解和文献阅读对生物工程专业增强理解和兴趣,采用多层次实践教学方法,以操作性强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设计性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文献阅读和实践培训的训练,最终在专业教师引导下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在创新实践培训基础上,从大二开始以本科生专业兴趣导向组织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并在专业教师引导下完成项目开题、中期和结题答辩。近3年来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80项,其中省级和国家级创新项目22项。发表文章共17篇,其中英文SCI文章11篇,中文核心文章6篇,申请专利4项。
五、推行产学研合作,造就生物企业适用人才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立主要是培养我国生物产业急需的工程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实习是强化学生工程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关键环节。为了补齐生物工程本科生在生产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短板,通过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校内外协同互补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为突出我校在生物制药、生物能源及生物基化学品领域的工程特色,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依托学院教授的国家重点重大研究项目,经过3年建设,开发了3个高度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平台,本科生作为主体参加3条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增加了工程化概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校外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由于生物制药行业具有超净生产条件、监管严格等特点,导致批量本科生生产实习一直是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化整为零、分散实习的思路。选择与我校生物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吻合度高、高技术企业集中、便于管理等优势,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亦庄美中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实习生平台”。建立了校外分散生产实习领导小组及过程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校外实习反馈机制。同时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除参与实习学生指导外,还参与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案例教学等。通过生产实习建立与行业的频繁互动,有利于学生职业规划的形成,促进了学生就业。
六、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辽宁省教育厅专业综合评估中位列第一,并成为首批示范专业。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认为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牢固、实践能力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也日益增强,2018年全国首批生物工程一级博士学科点的获批,为生物工程本科生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本科生的培养。
责任编辑:王增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70周年校庆】新工科形势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侧记
相关推荐
- 【战“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保护手册》发布
- 【70周年校庆】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新工科”创新培养论坛圆满召开
- 经管学院与中航三公司携手共建航三学院
- 疫情遇上毕业季,不留遗憾的独家“机”忆 ——机械工程学院圆满完成毕业生教育服务工作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穿越70年,看大工建筑变迁
- 全国60所高校百余位宣传工作者齐聚大工 共商高校新闻报道新发展
- 大工实验实习战线严阵以待 接力好复学复课第一棒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软件学院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 国际教育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主席给北京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
- 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贡献大工人的智慧
- 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会
-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党员发挥头雁作用
-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人文学部结合学科特色 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工作
- 新文科 新起点 新征程--“新文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2020年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软件学院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整改落实相结合 不断推进学术委员会工作规范化
- “后疫情时代”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 【70周年校庆】“航天新结构”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
- 【大工人物·校友篇】谭畅:逐梦苍穹的航天工匠
新闻公告
- 抓住疫情防控“战机” 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根据地” 10-17
- 人文学部首届国庆文化周圆满收官 10-16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0-14
高考招生
-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