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光仪学院曹暾教授在手性结构光学信号增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曹暾教授与东南大学蒋卫祥教授等人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张霜教授,在《Science》 合作期刊《Research》上发表重要工作:一种基于超表面的保圆偏法布里-珀罗谐振腔(Fabry–Pérot cavity, FP cavity)增强手性光学信号的创新方法。
手性,是指物体与其镜像不对称的性质,在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构成生命的大分子,比如蛋白质和DNA等都具有手性,同时手性也决定药物等化学品的结合方式。然而,由于手性分子的尺寸远小于电磁波的波长,天然手性分子的手性光学信号响应很弱,需要很高的浓度才能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聚焦上述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曹暾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通过设计超表面结构作为FP谐振腔的反射镜,使得经超表面反射后的圆偏振光仍能保持其入射时的偏振态。利用一对正交放置的超表面反射镜构成FP谐振腔,就可以实现腔内圆偏振光偏振态保持不变的循环反射,同时积累手性响应,进而增强腔内手性分子的手性光学信号。其中,超表面反射镜由金属网格/电介质/金属三层结构组成,并采用在微波段手性光学信号响应非常弱的手性介质代替手性分子。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表明这种新型的保圆偏FP谐振腔极大提高了手性介质的光学活性,使其手性光学信号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值得一提的是,曹暾教授提出的新方法可以直接扩展到可见光、红外和太赫兹等更高的频段,为检测低浓度手性分子提供了新思路。此工作将有力推动生物分子手性快速准确识别与分离技术的发展,为病毒的快速检测及其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曹暾,现任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暾教授团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长期致力于微纳构件及其应用研究。获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省杰出青年学者,“星海杰青”等人才项目支持。
《Research》是中国科协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创办世界一流水平科技期刊,是美国《Science》自1880年创刊以来第一本合作期刊。主编(中国)为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主编(国际)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麦克凯特杰出教授崔天宏。
责任编辑:于舒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大连理工大学光仪学院曹暾教授在手性结构光学信号增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推荐
- 我校获评辽宁省最美校园
- 光仪学院梅亮副教授课题组新型激光雷达技术研究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 九三学社大连理工大学第六届委员会召开班子调整选举大会
- 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 午间教学沙龙—全英文/双语课课程建设研讨
- 大连市副市长靳国卫走访看望联系专家王同敏教授
- 【迎七一】“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建筑与艺术学院开展毕业生党员“最后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 计算机学院姚念民教授团队最新成果被人工智能顶级期刊TNNLS录用
- 【战“疫”情】青春在抗击疫情中绽放
- 经管学院与中航三公司携手共建航三学院
- 【核心价值观】文苑举办“月影耀滨城,琴音沁意浓”月琴展演
- 我校学子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喜获佳绩
- 我校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 文学伦理学研究所成立大会暨“文学与伦理”高端论坛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
- 第六届档案馆开放日活动盛装启幕
- 【实践进行时】探访灵丘古县 调研脱贫攻坚 放飞青春梦想
- 学校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培训会顺利举行
- 【光明日报】锤炼坚强党性 传承红色基因
- 学校纪委举办大连理工大学纪检干部培训班(第二期)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数学科学学院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新闻公告
- 抓住疫情防控“战机” 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根据地” 10-17
- 人文学部首届国庆文化周圆满收官 10-16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学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工作协调会 10-14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0-14
高考招生
-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