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报》刊登评论文章《是高校担当,亦是人间大爱——写在国家第七个扶贫日之际》
从上海美丽佘山到云南磅礴乌蒙,一条跨越2000多公里的“定点扶贫路”,东华大学已经走过9年。时间无言,历史有痕。回眸处,我们欣然发现,东华人用大爱书写了无数暖心故事,用担当助力盐津人民迈向幸福生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始终是我们这个饱经风雨沧桑的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如磐石的信念。新时代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富裕的历史工程。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2012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东华大学定向扶贫盐津这一政治任务,从此,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牵手云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戮力同心书写脱贫攻坚战的时代画卷。
古人有“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东华人更具“邑有贫穷愧俸钱”的自觉。自接受对口支援任务之后,东华大学自觉担当时代重任,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担当精神,将助力盐津脱贫作为一道必答题和加试题。秉持“盐津所需、东华所能”原则,学校党委念兹在兹,掌舵定向,各级干部和师生实地调研盐津,推动精准扶贫落实落细。六批次挂职副县长、驻村第一书记将殷殷大爱楔入盐津大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千里路云和月承载责任与担当,九年时光寒暑见证光荣与梦想。从坚守“教育”初心,助力地方人才队伍建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到因地制宜,研发生态治污技术助力地方构建生态文明新农村;从开展党建引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打好“消费”扶贫组合拳,促进地方提升“造血能力”,东华大学积极发挥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以大爱担当社会责任,在彩云之南的锦绣大地绘就了一幅教育扶贫的“东华图景”。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5月,盐津成功打卡既定目标,正式脱贫出列,东华与盐津奋力画出了脱贫攻坚的美丽同心圆。
累土不辍,来路成果丰硕;丘山崇成,前路再划起点。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的目标,更重大的使命,是助力盐津全面振兴,确保“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新阶段、新使命,需要我们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建立起“再拉一拉送一程”的机制,一如既往地倾注我们的无垠大爱,与盐津一道携手共绘舒展美丽的“山水画卷”。
脱贫摘帽只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相信盐津的明天更美好!
本文刊登于《东华大学报》467期
视频: 摄影: 撰写:华平信息员:高坤编辑:高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东华大学报》刊登评论文章《是高校担当,亦是人间大爱——写在国家第七个扶贫日之际》
相关推荐
- 文化自信与非遗保护:基于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柯玲教授主讲《锦绣中国》
- 我校举行“经纬征程 日月东华”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升旗仪式
- 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国旗护卫队党支部走进静安区常熟幼儿园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 市教委领导来校调研后勤餐饮保供稳价工作
- 学校举办“新生看上海、游松江”活动
- 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五大引航计划”,思政工作“云”推进
- 主题教育 | 我校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现场学习会
- 我校第12次非遗学员调研回访活动顺利开展
- 2019中国纺织行业产学研发展峰会在佛山举行 我校材料学院与佛山市代表企业签署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
- 我校尚创汇孵化企业“瑟尚网络科技”获三千万A轮融资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00后大三学生原创潮牌亮相上海时装周
- 尊师崇德,奋进前行——我校开展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 欢欣鼓舞辞旧岁 “奋进东华”谱新篇 ——东华大学2020年新年贺词
- 我校文绮书店开业 “百年纺织 世纪回眸——上海纺织工业历史影像展”同期开幕
-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杨为民院长一行来访
- 东华大学·苏宁艺术馆大学生美育实践基地共建项目“江南迎春国风音乐会”在苏宁艺术馆圆满举办
-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对接交流会在校举行
- 2019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上海市)总结会在我校召开
- 同心聚首 共启新程 化工生物学院校友会成立
- 我校期刊中心在第4届上海市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