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非遗保护:基于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柯玲教授主讲《锦绣中国》
何为文化自信?何为非遗?非遗保护有哪几个阶段?非遗保护和文化自信之间有何种关系?12月10日晚,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艺术理论部柯玲教授主讲《锦绣中国》课程,为同学们讲述文化自信与非遗保护相关知识。
柯玲教授从“贵州之美”“贵州之谦”“学员之变”三个方面讲述了她的“贵州印象”。而这种“贵州印象”正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柯玲教授指出,文化自信,是立世之本;是一个国家、政党或民族对其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是中国自信的重要构成,也是人际交往和国际交流的立足要素和底气。
文化自信包含了文化自珍、文化自知、文化自立、文化自强四个层次。文化自珍主要是指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的珍惜和爱护意识,它是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文化自知是指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或相应文化圈的文化事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它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立意味着文化特色或文化个性已经形成,在民族文化之林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力量,已有立足之地,它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文化自强是指文化有了勃发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可以通过自身的革新、融合、生发,不断激发出新的文化活力,它是文化自信的关键。柯教授表示,我们可以通过“非遗保护”实现与“文化自信”的良性互动。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柯教授指出,我们要在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四个阶段中共同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谈及非遗保护和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时,柯教授指出:文化自珍意识是非遗保护的初始动机;文化自知程度是非遗传承的品质保证;文化自立定力是非遗创新的核心依据;文化自强能力是非遗发展的恒久动力。文化自信和非遗保护之间是一个循环系统,足够的文化自信会大大促进非遗保护,而成功的非遗保护又会大大提升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和非遗保护都需要用“心”而为。相互联动,用心呵护,勤心作为,方能实现民族文化健康有力的发展。
视频: 摄影: 罗海旗撰写:方燕信息员:曹小玲编辑:高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文化自信与非遗保护:基于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柯玲教授主讲《锦绣中国》
相关推荐
- 产业联合党总支清明祭奠先烈 学悟党史
- 校长俞建勇为学校第十五期青年骨干培训班作专题辅导报告
- 《先进功能材料》发表我校在肿瘤放疗增敏及诊疗一体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先进功能材料》发表我校研究团队在柔性陶瓷纳米纤维加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学校发布2020届毕业生就业信息 东华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第十八次年会日前举行
-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 我校参与的《立体仓库货架系统设计规范》国家标准GB/T39681-2020正式获批发布
- 奋进@2020 | 软硬兼得 一根小导管探出大课题——记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材料学院余木火教授团队
- 十年接力 东华师生“纺”出特色援疆路
- 立足校本文化 融入五育并举——机械工程学院努力写好疫情防控下的“奋进之笔”
- 上海市兵役执法检查组领导来东华大学检查指导工作
- “城市家具”四项国家标准编制启动会在我校召开
- 学校组织召开文创工作会议
- 聚焦前沿 注重交叉 研讨深入——第三届软物质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
- 我校第十二届暨松江大学园区第一届勤工助学交流活动举办
- 我校学生获得中国国际配饰设计大赛鞋类金奖
- 学校举行2020年新教职工入职培训结业典礼暨教师荣休仪式
- “新中国史人物篇——从瑞金走出的开国元勋”主题展在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长廊举办
- 我校材料学科青年学者交流会近日召开
- 严灏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一座纺织教育的丰碑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