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在东华大学70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教研中心传来喜讯,由“rua娃吧”委托,非遗教育研究中心柯玲教授团队指导的“非遗传统工艺娃衣设计”项目圆满完成。9月24日下午,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非遗传统工艺娃衣设计比赛”在延安路校区顺利举行。
不知不觉,东华大学非遗研培已经走过了八期历程即将迎来第九期学员。5年来,不仅有一大批非遗传承人收获满满,用在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到的设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也有当年参与结对设计的东华学子以非遗创新为自己的职业追求。2019年毕业生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校友杨琨虹便在非遗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的碰撞中,看到了非遗传统工艺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也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新方向。
(获得最佳工艺奖的两组娃衣)
娃衣项目是东华学子与传承人再度联手,显示了非遗传承的全新舞台。专业老师带领东华大学服设专业的学生利用暑假与非遗传统工艺传承人再度合作,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负责设计娃衣款式,传承人则依据设计稿制作娃衣。这些传承人都曾是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的往届学员,也同样是东华校友。所以这些娃衣不仅是这次比赛的参赛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东华非遗研修班的新一代成果,柯玲老师戏称他们是东华研培“二代娃”。
(项目组师生与非遗娃娃们)
棉花娃娃属于当今Z世代的潮流文化,在当下年轻人中颇具影响力。所谓“娃衣”顾名思义是给棉花娃娃设计的服装。“非遗传统工艺娃衣设计比赛”鼓励设计制作者们将非遗传统工艺融进娃衣设计与制作,实现非遗传统工艺与棉花娃娃的创意结合,让非遗传统工艺通过棉花娃娃走进年轻一代的生活。
(参赛学生参观作品并互相交流设计)
在这些娃衣作品中,运用了蜡染、织锦、彝绣、苗绣等非遗传统工艺,其绣花印花图案精美,具有民族特色,使我们能领略到不同民族、不同工艺的魅力。
(运用仡佬族刺绣工艺和蜡染工艺的娃衣)
除了娃衣以外,棉花娃娃的配饰也丰富多彩,既有声音清脆色泽闪亮的苗银头饰,也有色彩鲜艳俏皮可爱的虎头帽,体现出设计与制作者们的用心之深。
(戴虎头帽和苗银头饰的参赛娃娃)
从一个小小的棉花娃娃、一件小小的娃衣中,我们看到了非遗传统工艺与时尚文化相结合的多样性。东华大学非遗研培的“二代娃”已经诞生,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遗传统工艺与当下时尚文化会孕育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成果!项目组不仅希望此次比赛能增加年轻人对于非遗传统工艺的认知与了解,更希望通过这些创意产品展现非遗传统工艺与现代潮流文化的成功结合,助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视频: 摄影: 段明慧 苏富森撰写:钟夕 柯玲信息员:张金鲜编辑:李盈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 上一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同心协力 共克时艰——东华大学各团支部开展“共同抗‘疫’,东华人在行动”网络主题团日活动
- 2020中国-中东欧可持续时尚国际研讨会举行
- 材料学院党委赴西藏慰问学院在藏工作基层公务员
- 我校第十一届模拟联合国大会日前举行
- 第六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服装设计类)启动大会在我校召开
- 《ACS Nano》发表我校研究团队在自组装二维纳米网络结构纤维空气过滤材料制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党建联盟齐防疫,服务群众零距离 信息学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工程
- 喜迎校庆70周年,理学院校友捐资设立东华大学“帧理”奖学金
- 我校多个集体和个人获上海市智力助残二十周年大会表彰
- 《东华大学报》刊发新年献词《笑纳风雨向前进》
- 我校“学习进行时”学生理论宣讲团蝉联上海市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一等奖
- 我校获批创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 学校召开2021年党委重点工作研讨会
- 《Nano Letters》发表我校在弹性无机纳米纤维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校友会成立
- 蒋伟忠教授获农工党中央表彰
- 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与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签署可持续时尚创新合作意向书
- 管清宝、游正伟团队在光固化3D打印领域取得进展:预览技术提供高效优化打印策略
- 我校获批“2020年上海市企事业专利工作示范单位”
- 教育部党组任命王云骏为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