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刊发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科创之树如何才能“郁郁葱葱”》
【编者按】5月12日《解放日报》第9版“思想周刊”专栏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科创之树如何才能“郁郁葱葱”》。文章认为: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要建成世界级科创中心,除了具有技术资源、市场规模与核心供应链等条件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城市形态,即适宜科创特性的城市形态。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与已颁发的“科创22条”“科改25条”等共同构筑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实施好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对提升城市治理的品质层级、优化城市形态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2020年5月1日起,《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共59条,与已颁发的“科创22条”“科改25条”等共同构筑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实施好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对提升城市治理的品质层级、优化城市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这一条例的制定通过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基本法、保障法和促进法”。
从内容来看,它体现了五个注重,即注重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注重激励人才的创新活力、注重创新主体的培育、注重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注重创新载体的建设。
从制度来看,通过破解制约创新的制度瓶颈,将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转化为制度安排,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这是条例的核心要义,也是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
从全国来看,在政策法规的护航、指引下,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相继展开科创中心建设,构成了一种联动共进态势。这是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举措。总体上,三地科创中心建设有各自的重点和亮点,形成了共生性、联动性、互补性特征。
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的主线和重点,一个是聚焦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和“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另一个是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世界级创新型城市群。在支撑点上,集中建设“科技三城”,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形成诸多重要突破:一是国家授权的先行先试10项改革,大部分已经落地。国务院批复的两批36条可复制推广的举措中,上海贡献了9条。二是全面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三是推进长三角协同创新,实施“三年行动方案”和重点攻关计划。四是在支撑点上,聚焦张江承载区建设,建设国家科学城。同时,推动张江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联动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包括珠三角九市,其主线和重点是:依托港澳开放经济体和广东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升珠三角整体开放水平,作为“一带一路”支撑;依托粤港澳合作基础,立足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平台协同发展。
让城市生态“风和日丽”
要建成世界级科创中心,除了具有技术资源、市场规模与核心供应链等条件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城市形态,即适宜科创特性的城市形态。
科创中心的核心是高端人才,人才是活生生处于具体城市空间中的。任何创新,无不是一种“环境选择行为”。广义上说,城市综合环境是创新的决定性变量;对具体城市环境的感受,是决定高端人才流向的决定性因素。
纵观国际上公认的科创中心,无不具有独特的城市品质。
例如,被誉为以色列“硅谷”、创新创业环境居全球第二的“硅溪”特拉维夫,除了享有温润宜人的气候、细软宽阔的沙滩外,还拥有活力迸发的都市风格、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以及遍布街角的咖啡馆、艺术馆、美术馆、公共社区。这是吸纳人才的“磁场元素”。
特拉维夫不仅是以色列的技术之都,还是“人文首都”。它的歌剧、戏剧水平,代表了以色列的最高水准。此外,“永不止步”的城市精神,被认为是特拉维夫的“DNA”。
再如,被誉为加拿大“硅谷”的滑铁卢,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拥有知名大学等外,还有很多风情独特的特色小镇,从而成为世界级的“自然—人文—社会”风景线。
这些特色小镇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而是在岁月和文化积淀中打磨形成的。每一个小镇,骨子里无不透着独有韵味,对吸纳各类创意人才别具吸引力。苹果、黑莓等机构的总部或研发中心就长驻于此。
建设世界级科创中心,一定程度上是城市形态的比拼。经验表明,科创行为不会生长于单线的、只有技术理性的空间里。任何真正的世界级科创中心,都不只是一种技术系统的呈现,而要有整体性的良好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态。
因此,科创中心建设犹如一棵树。只有在自然环境、人文氛围、都市特色和优良社会群体心理的“风和日丽”中,才能“郁郁葱葱”。
构建与科创中心特性相适应的优质城市形态,是城市治理新的视角和审视坐标,也是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宜居品质的着力点。我们要进一步体悟和重视,下更大的气力来加快推动城市更新。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科创中心建设的提升,同样要把科创条件、环境、生活、宜居指标等引入目标体系之中。上海在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下一步,要以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实施之际,进一步推动科创中心城市形态、生态的完善。
(原文刊载于2020年5月12日《解放日报》第9版“思想周刊”专栏)
视频: 摄影: 撰写:高坤信息员:高坤编辑:高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解放日报》刊发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科创之树如何才能“郁郁葱葱”》
相关推荐
- 上海纳米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会暨校企合作对接会在校举行
- 民建东华大学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进行届中调整 姚洪心当选委员会主委
- 由我校主持编制的全国首部城市家具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 环境学院乔锦丽教授团队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资助
- 第八届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在我校举行
- 我校研究团队在电催化CO2还原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 我校参与主办的2020国际创意面具跨界艺术大展在沪举办
- 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扩大)学习会 侯惠勤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
- 副校长陈南梁参加时尚创意联合党支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 我校获评“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 我校第七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成果汇报暨结业典礼举行
- 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国际学院院长赵新利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我和我的大学 | 黄宝妹:难以忘记在“华纺”学习的日子
- 学校召开《纺织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写研讨会
- 我校姚洪心教授被民建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会员”称号
- “我为乡村种风景”主题系列讲座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 云南盐津学子赴东华附校开展行走教育活动
- 上海市兵役执法检查组领导来东华大学检查指导工作
- 我校深入推进与浦东新区航头镇党建联建
- 奋进@2020 | 坚守初心 当好纺织教改服务的“勤务兵”——记纺织学院徐广标教授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