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培英咖啡第十二期:大学中的“法”与“译”
11月28日,外国语学院“笃思励行”培英咖啡时间第十二期“大学中的‘法’与‘译’”主题座谈在昌平逸夫楼举办。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齐筠与刘祥、王梓垚、陈筱蓉、陈曼芊等6名本科生就法律与英语的学习之道进行了深入探讨。团委书记许慧芳、副书记濮冰燕参加了此次座谈。
座谈开始,齐筠首先强调同学们作为法律英语、法律翻译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单纯学习语言的院校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她指出同学们具有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发展道路,既熟练地掌握了外语技能,又深入地学习了法学知识。同时她表示,外语是同学们无法脱掉的标签,要合理平衡外语和法学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外语能力,外语人才的选择标准是水平而不是品牌。
随后,齐筠就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同学们针对法律英语与法律翻译的差别问题向老师提问。齐筠结合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及自身的教学安排进行了解释,法律英语更注重文学文化及基础的教学,法律翻译是一种专业训练,属于语言服务范畴。针对法律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差别,齐筠提出了两种信达雅的概念,她表示法律翻译的信达雅更具严谨性和专业性,要有“法言法语”,要准确严格。
对于如何将“法学”与“翻译”更好的结合,齐筠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针对同学们的大学学业,学术深造及毕业就业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大学阶段,不论是英语能力还是法律知识,打牢基础十分重要,要明确自己的未来规划,从而了解学习阶段的研究重点和深造方案,齐筠列举了我院的各个优秀校友事例指出法律与翻译的结合使同学们具有极其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强劲的竞争实力。
对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而言,法律与英语的结合是大多数同学学习的主旋律,重视基础的巩固,以及文化的学习,不断积累和输入,加强自我管理是同时学好两门学科的永恒正解。
据悉,“笃思励学计划”是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立足“外语+法律”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通过主题交流,多元督导等环节,汇聚学院教师、辅导员等多元教学力量,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与学业辅导相结合的学生育人创新模式。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主题交流的重要平台,“培英咖啡时间”将旨在聚合教师之力,督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业、就业挑战,培养“中外并蓄、德业兼修”的涉外法律复合型人才。
编辑/黄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外国语学院培英咖啡第十二期:大学中的“法”与“译”
相关推荐
- 校领导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我校代表团走访吉林省委组织部
- 第十三届中国大陆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我校代表队夺得亚军
- 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顺利开展
- 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8周年暨优秀校友表彰大会举行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京举行 我校组织师生现场听取学习
- 罗语版《我不是潘金莲》在罗马尼亚书展反响强烈
- 完善课程设置 提升授课水平——商学院举行本科教育教学座谈会
- 弘扬宪法精神 热爱伟大祖国 ——我校举行“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
- 石家庄市“进百校”招才引智中国政法大学专场宣讲会成功举办
- 校长马怀德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第1次校长办公会
- 我院朱利江教授参加第八届亚洲宪法论坛并发言
- 巴巴多斯孔院受邀参加2019年“中国大使奖学金”颁发仪式
- 我校辩论队再度问鼎第七届全国政法院校辩论赛冠军
- 校长马怀德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第3次校长办公会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离退休干部处来我校调研
- 学校召开教学图书综合楼启用准备工作第三次协调会
- 副校长冯世勇带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考察调研
- 我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展开涉外法治人才本硕贯通培养合作
- “法硕论道 · 师生下午茶”第七——学以致用,从“新冠肺炎” 疫情谈起
新闻公告
-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一行来校商议合作事宜 10-28
- 外国语学院组织“金秋长走健康行”活动 10-28
- 第五届“立格外语学院联盟峰会”举行 10-27
- 我校研究生骨干先锋岗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仪式举办 10-27
- 我校共建巴巴多斯孔院举办诗歌主题文化俱乐部活动 10-27
高考招生
-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国防定向生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