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矿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奔赴基层,深入一线,在矿井之下谱写青春之歌——记我校2021届基本就业代表宋宇珠、王帅锋、李彦琪、郭春福

2021-06-15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多彩青春,逐梦矿大。当毕业季的脚步临近,2021届毕业生们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用奋斗和拼搏摘得累累硕果。他们之中有的投身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的醉心学海科研,在求学深造的道路上破浪前行;有的全面发展,在各类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斩获颇丰。青春不散场,归来仍少年。为更好地展示2021届优秀毕业生的风采,新闻中心、学生工作处联合推出2021届毕业生专题报道。

宋宇珠、王帅锋、李彦琪、郭春福

担重任,他们选择基层,去往艰苦的一线工作点;明抱负,他们坚定信念,投身矿井现代化建设事业。

正值就业季,矿业工程学院宋宇珠、王帅锋、李彦琪、郭春福四位同学,选择在基层一线就业,诠释采矿人的使命担当。

宋宇珠:潜心钻研勇拓新

“对我而言,大城市生活节奏太快,而煤矿虽然稍微累一点,却能带给我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宋宇珠于2014年考入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并在本科毕业后攻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如今,乐于“和矿井打交道”的他在和国家能源集团的双向选择中脱颖而出,迈向一线工作。

硕士时期,宋宇珠在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下,刻苦学习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努力锻炼专业技能,而且还积极到科研现场实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宋宇珠不怕苦不怕累,下矿短则1个月,长则3个月,在煤矿井下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他积极完成试验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采集试验数据等科研工作。“虽然工作繁重而且环境较差,但我感到十分充实和快乐。”

此外,宋宇珠还积极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和研究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他发现煤岩识别技术是采煤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的关键,尽管目前有放射性探测、振动测试和光学测试等技术,但由于煤矿井下开采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各项技术的应用都不太理想,无法真正做到工作面开采的智能化。“要想攻克这一难题,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新技术。”这也是他立志进入一线工作的初衷。带着探索的热情,宋宇珠希望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助力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

王帅锋:深入矿区寻初心

从本科到硕士,2019级研究生王帅锋始终坚守采矿工程专业,甚至在就业时放弃了高薪出国的工作机会,签约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在基层燃起青春之火。

2017年,王帅锋前往山西省晋城市凤凰山煤矿实习,“这是我第一次穿上下矿的工作服进入矿井”。从明亮广阔的地上空间进入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王帅锋对煤炭这一能源的认识更深刻了,对矿工这一默默无闻的人群更加敬重,采矿人“开采光明”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这次下矿经历带给我的惊喜就像是一瓶催生信念的化学试剂,让我坚定投身煤炭事业的决心。”

研一时,王帅锋作为主持人负责《三采区首采面地质力学测试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的科研项目,在山西潞安集团的矿区待了整整一百天,每天下矿时间超过八小时。矿下的环境并不好,“黑夜”永驻、煤尘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帅锋独立负责设备的安装、数据的监测、记录与处理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这一百天里,他对矿工的日常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将矿工视作最值得敬佩的职业之一。

“人情的温暖也支持着我在采矿路上一直走下去。”王帅锋提到,在一次井下工作中,安装的设备出现了故障,在自己感到手足无措时,是矿上的班长及时提供帮助,将新设备送至矿下,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慢慢探索中,我的专业能力日益成熟、经验逐步丰富”,经历一次又一次矿井实习工作的磨练,王帅锋携着“采矿初心”,在矿井建设的前线行进。

李彦琪:学以致用应号召

“上大学是为了学知识,而不是为了一张文凭。”来自智能采矿2017班的李彦琪一直秉承着“学以致用”的理念,大二时就明确将本专业就业作为生涯规划首选方向,现已经与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不是没考虑过其他选择,但还是想做最适合自己的事”。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基层,为国家能源总体需求而奋斗,于他而言就是最适合的选择。

大二暑期,李彦琪去往山西新泰市翟镇煤矿实习。巷道宽敞、环境明亮、机械化设备……在矿下,他听着矿井下的工人们讲述着煤矿的变化——从“脏乱差”到如今智能化、现代化的矿井环境,深感现代化煤矿建设之快速、国家去产能政策落实的到位。“煤矿行业实现了巨大的转变,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矿工默默无闻的付出,我敬佩他们,也想成为其中一员。”李彦琪决心要留在基层,为国家煤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李彦琪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太支持儿子的选择,“这份工作是不是很危险很艰苦,工作地还离家很远”。面对这份担心和不理解,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向父母介绍了煤矿发展现状,表达了自己非去不可的决心,最终赢得了父母的支持。

李彦琪谈到:“虽然煤炭在能源机构中的总体占比下降,但产量需求却不降反增。”煤矿资源的相对匮乏带来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加上煤矿中潜在的五大灾害,基层一线的工作隐藏很大的困难和危险。对此,他表示,“尽管还没有正式入职,但我早已做好面对挑战的准备,巩固专业知识,决心迎难而上,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不会觉得苦”。

郭春福:退役归来志似钢

“携笔从戎,武能持枪上阵卫家国;退役复学,文能提笔执意定河山”,矿业工程学院智能采矿专业2017班的郭春福在大一学年结束后服役两年,苦练本领,不仅取得了全排新兵综合素质第一的成绩,更是携着“优秀义务兵”“营嘉奖”等荣誉退役复学。在选择面前,他放弃了保研名额,选择就业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奔赴基层。

退役复学后的三年里,郭春福凭借扎实的学习基础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急速扭转了因军旅两年而脱离学习的轨道,还凭借优异的成绩在第一届智能采矿班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智能采矿专业2017班的一员,并担任班长。

大学的三次实习经历让郭春福收获颇多,“实习给了我深入了解煤矿、熟悉煤矿工艺流程的机会。”大二那年,他去到山东泰安实习,初步认识和了解矿井的建设情况;大三时,他去往沛县,开始实际参与煤矿的生产;大四实习期间,他通过理论学习与培训进一步深化了对矿井、对煤矿生产的认识,还在实际操作采煤机的过程中掌握了煤矿工艺各个环节的操作。

郭春福直言,瓦斯爆炸、煤尘、水灾、火灾和顶板灾害这五大煤矿灾害是每个采矿人都熟知的。可他却毅然坚定地前往基层一线就业,“当前,智能采矿建设,正需要我们专业性人才的加入。在一线,我将继续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王帅锋、郭春福、李彦琪、宋宇珠四位采矿青年,将用行动在矿井之下谱写一曲深入基层的赞歌——哪里有需要,就往哪儿去!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陈思逸 边伟峰 刘君龙 曹璐 王瑶摄影:责任编辑:李秀审核:刘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奔赴基层,深入一线,在矿井之下谱写青春之歌——记我校2021届基本就业代表宋宇珠、王帅锋、李彦琪、郭春福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