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创造人生的精彩——记我校三位援疆老师许兴亮、王猛、夏战国
一生中有很多个“三年”,对于我校的三位援疆教师许兴亮、王猛、夏战国而言,支援新疆的那“三年”最为刻骨铭心。这三年时光里,他们走在建设新疆、守护新疆的路上,用行动诠释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时光不负有心人
2017年,三人义无反顾地踏上援疆之路,分别奔赴新疆大学与新疆工程学院,开启了三年的奋斗生活。援疆归来,三位“战士”目光炯炯有神、坚定而刚毅,传递着援疆干部顾全大局、顽强拼搏的品格和意志。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学校选派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援疆任务义不容辞,支援新疆、建设祖国的使命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最初在新疆工作时,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截然不同的气候环境,他们迅速调整自身心态与工作状态,快速融入集体。为了新疆的各大工程建设,三人在新疆的设施设备不完善、资金投入欠缺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分秒必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他们乐道:“有时连续工作了三个多月后,才能迎来一次休假日。”
在全心全意建设外在硬件设备的同时,三人还积极关注当地群众的思想精神。他们带领学生读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与多变的风格;他们走进疆民家庭,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工共学,结成一家亲戚;他们还时常组织宣传教育活动,维护民族团结。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年援疆工作中,他们积极培育新兴的师资队伍,对新疆的教师们进行手把手教学,以帮助他们尽快挑起大梁。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疆域之广”,在援疆的三年时光里,三人均对祖国的战略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切身地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也锤炼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在思想上得到洗礼与升华。
负重只为年岁安
作为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的一员,我校矿业工程学院许兴亮副教授援疆期间担任新疆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与地质学院副院长,完成了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学科平台建设、科研工作和团队建设相关工作,对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和地质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新疆工程学院援助期间,许兴亮创建了“智慧采矿”协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配合学院积极推进自治区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建设。他带领团队共研发了十几种专利,并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他们要把这些专利和技术,送到企业里,应用到新疆的经济建设上,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水平。
“我们去新疆,把各民族的爱传递给那边的孩子们,也把我们这边的科研成果带到那边。”许兴亮说,援疆只有三年,但如果能为新疆工程学院培养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那么他们将为新疆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播种更多的希望。
他手把手地带着年轻教师进步,鼓励当地教师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与博士学位。在完成学术工作的同时,许兴亮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维护民族团结。
疫情防控期间,他在线上同时给新疆工程学院与矿大研究生进行教学。“停课不停学,服务不断档”这是每个援疆人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理念,许兴亮也通过实际行动,履行着援疆“冲锋者”的义务。
百炼成钢,对许兴亮来说,援疆是一种历练。“我们在新疆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也完成了许多原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事。”离开新疆后,新疆的同事和企业仍与许兴亮保持着密切联系,交流学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我与他们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友情,我们更像是一家人。”许兴亮的话里满是真挚。
边疆遥,星辰灿。
三年的援疆之路如同一只画笔,画白了许老师的双鬓,却也给他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即便是多年以后再提起新疆,他心中依然会满怀热爱。
胡杨矗立戈壁滩
“不是所有树都能长在戈壁滩上,胡杨在生长;不是所有人都能来援疆,而我有幸来了。”我校资源学院副教授、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猛这样说。
三年前,王猛作为第九批中央单位援疆干部人才,从淮河之滨,来到了天山脚下。在远赴新疆前,王猛的女儿刚读小学,面对组织的安排,本应亲自送女儿第一天上学的他做出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选择。“矿大正需要地质专业的人才援疆,我作为一名党员,既然组织信任我、选择我,我必然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
刚到新疆,王猛便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之中。逐渐适应新疆大学与东部高校不同的科研环境后,他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结合调研成果与工作实际,逐渐形成了“1+2+3+X”组团式包建学院的架构体系;确定努力方向后,王猛先后组织起11个科研团队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建设起“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
科研工作经费严重短缺时,王猛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政策的专项经费近500万,先后购置了“覆压孔隙度渗透率仪”和“光-电联用矿物微区成像-成分分析系统”两套大型进口专业设备,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平台,大大夯实了学科建设的支撑基础。
王猛还把温暖与关怀带到了新疆。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他多次奔赴叶城县依提木孔乡20村,与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同吃住、同劳动、同学习。
“当地有些居民十分贫困,连像样的茅房都没有”,王猛便同其他援疆干部一起,帮助维吾尔族群众修缮房屋、添置家具。此外,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中,王猛先后与20余名少数民族同学交朋友,深入学校班级、食堂、宿舍,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不仅是学生心中的良师,更是益友。
王猛说,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小家庭,但经过这三年的历练,他早已融入新疆大学这个大家庭。他被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记功一次,被评为新疆大学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三年援疆恪尽职守,大漠边关干事创业”,这是援疆干部出征前的誓言,也是王猛为矿大人三年援疆交出的答卷。
一心系疆谋建设
支援新疆,是计算机学院夏战国副教授无悔的选择,他说:“人生的精彩,还是应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创造。”
到新疆发挥专业特长,在夏战国看来,这是一个服务学校、报效国家的重要选择。因此,当组织联系到自己时,夏战国毅然决定响应号召前往新疆工程学院,在那里建功立业。
夏战国先后担任新疆工程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主任,他带领团队在第一年便完成了“一中心二平台”的建设;第二年完成了智慧校园建设;第三年在加强新疆工程学院网信建设的同时,夏战国也着力为新疆培养年轻血液,从人才方面助力新疆发展。
在这期间,夏战国接到学院“大干50天”任务,要求“三天出方案、七天开工、一个月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面前,夏战国没有丝毫犹豫,他放弃了节假日,每天吃住都在办公室,最终以22天的时间提前完成任务,建成了综合指挥中心,并且带领新疆工程学院获得当年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第一名。
此外,夏战国将矿大理念和矿大经验带到新疆工程学院,他以身作则,帮助学院筹集资金、改进工作流程,使学院网信工作发生了质的改变。疫情期间,夏战国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打响信息化战役,帮助新疆学子开展网络课堂。
援疆三年,夏战国不仅在网信建设方面颇有建树,还收获了新疆“亲戚”。为响应“民族一家亲”的号召,夏战国与新疆的一户人家结成亲戚,和当地家人一起摘棉花、教小孩读书识字。三年间,夏战国已经成为了这家的一份子。
他秉持着“三进两联一交友”,走进教室、宿舍、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友,在与当地人民的交往中获得了亲近与信任。
“三年援疆,是一段充满激情挑战的岁月,是一段真情相伴的岁月,更是一段硕果累累的岁月。援疆是一份责任,是一次历练,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生的财富。”夏战国感叹道。
忠诚履职尽责,在奉献中成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为祖国事业发展奉献自我。三年援疆路,一生爱国情。王猛、许兴亮、夏战国,他们用三年时光,在戈壁上书写下自己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忱,也写下了一份专属于矿大与新疆的感动。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陈思逸 岳勇 杨杰 刘艳萍摄影:责任编辑:李秀审核:刘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创造人生的精彩——记我校三位援疆老师许兴亮、王猛、夏战国
相关推荐
- 力土学院举行第十八期“教授有约”讲座
- “矿大环测皖籍学子,助力灵璧脱贫攻坚”社会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保卫处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主题党日活动
- 江苏省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举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暨第一次会议
- 我校师生在2019年江苏省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中获多个奖项
- 材料与物理学院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组织专题党史教育学习活动
- 外文学院“走访乡村振兴,外文人在行动”实践团队赴桃源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学校本科教学咨询、教学督导专家为新学期在线教学工作建言献策
- 机电工程学院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报告
- 多才多艺的“萌新”们——记我校2019级新生公管学院王可清、郑思雨、何语嘉、王厅烁
- 矿业工程学院举办杰出校友讲座
- 机电工程学院“星星之火队”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 “双碳视野下的高质量发展·彭城论坛”在我校举行
- 信控学院召开2020级新生班主任工作会议
- 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冲击地压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召开首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 图书馆全力以赴做好在线保障服务
- 土木学院毕业生积极参加省能源科技类暨矿大2020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19-4班和电子商务19-3班开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团日活动
- 我校GREEN CARBON团队获 XPRIZE Carbon Removal中国预热赛(常规组)冠军
- 民革中国矿业大学总支部委员会完成换届
新闻公告
- 我校离退休老同志收看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 03-17
- 我校举行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 03-16
- 我校召开实验室重点工作推进会 03-14
- 我校举办“人文浸润,芳菲四季”读书分享会 03-13
- 力土学院开展大创项目经验交流会 03-12
高考招生
-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18年)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